人民网评:青年人的“佛”不是懒,而是自嘲和调侃
原标题:人民网评:青年人的“佛”不是懒,而是自嘲和调侃
“上班和上学之间,你会选择哪个?”“我选择上香。”看到这样的对话,你会怎么想?
“XX躺”“XX瘫”等表情包,在青年人的社交软件中高频使用。难道当代的青年人真“佛”了吗?
如果,仅从网络上的种种表达和互动的表象来看,当代青年人似乎正变得“懒惰”、不奋斗、无欲无求了。不论消费、工作,还是生活,“冷气”有余,“热气”不足,似乎是当代青年人的真实写照。也因此,青年人的“佛系”一度成为舆论探讨的公共话题,其中不乏一些悲观的“唱衰”之音。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事实上,如此“画像”是脸谱化、标签化的,也是有失偏颇的。伴随互联网长大的“Z世代”,天然就拥有对网络新词汇、新事物,更敏锐的嗅觉,以及在网络“零距离”环境中更旺盛的表达欲。“佛系”也好,“躺平”或者“丧”也罢,开发和传播它们的主体恰恰是青年人。这里有调侃、自嘲甚至跟风,但深层次里,是年轻一代基于自己心理情绪和周遭生活体验的自我表达,也是对自身状态和心理的纾解。
大多数自认“佛系”的青年人,本质是自我觉醒,自我选择和尊重多元价值更清晰的一群人。改变不了“朝九晚五”,那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逃脱不掉无效“加班”,那就开发解压的“摸鱼大法”;讨厌假日出门人挤人,索性“躺平”在朋友圈里“云旅游”;面对上学和上班的选择题抛出“上香”这一另类概念……看似“佛”,看似“解构自我”甚至有点“破罐子破摔”,背后却有着对自己内心和生活清晰坚定的答案。“佛系”青年人的选择和答案,是自己的信条——不拖泥带水、不模棱两可。调侃自己、拒绝粉饰现状的背后也透露出,自己“佛”也接纳和尊重别人“不佛”的“共情”相处模式,这正是“务实”理念逐渐年轻化的体现,折射出年轻一代独特的处事哲学。
毫无疑问,“佛系”,不能和“懒”、不努力画等号。生活中,即使是“佛系”青年,也大多在自己的信条里冒着“热气”。社交媒体上,喊着“佛系”的青年人,不少都在努力的工作、生活、学习;多个软件上,“佛系”青年也发帖寻觅着创业或考研考公的“搭子”。这不正是青年热爱滚烫生活、不断向上、寻求改变的例证吗?而在遭遇困苦挫折时,“佛系”青年往往有一股韧劲和快速调整的能力,这得益于他们对生活、对工作、对自己种种吐槽带来的情绪价值的加持。这份宣泄需要被倾听和正视,不能只在青年身后追着喊“你要有热气”,关键还要从社会政策、环境、劳动机制等保障上,给他们输送更多“热气”,伴随年轻人成长。比如,充分倾听和理解青年人的烦恼与不快,优化青年人的生活成本、职场环境、个人成长、价值获得感等等。
青年是社会的脊梁,社会是青年的“靠山”。无欲无求和“懒惰”,不是当代青年的代名词。“佛系”的年轻人只是更清楚内心的想要与不想要,在自己的信条和能力范围里努力耕耘、发挥最大的能量。马上又到青年节,让我们祝愿每一个青年,节日快乐,活出真我。
(原题为《青年人的“佛”不是懒,而是自嘲和调侃》 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张安定:“打工人”的自嘲不是寻求对抗,而是获得对自我的感知
人民网评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神童or造假?
人民网三评文艺行风:崇德尚艺方得始终,做戏先做人
无论“躺平”还是“起立”,社会都当关心青年人 | 新京报快评
人民网三评饭圈之三:幕后黑手,必须坚决斩断
人民网评: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孙悟空最霸气称谓,不是齐天大圣,不是斗战胜佛,更不是万佛之祖
人民网评:让丝路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中听 | 用颓废文学自嘲的年轻人,不是摆烂是想开了
怪不得猪八戒没被封佛,不是功劳不够,而是因为他母亲的身份!
网址: 人民网评:青年人的“佛”不是懒,而是自嘲和调侃 http://www.shhpp.com/newsview187542.html
推荐社会
- 1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8247
- 2包养百位嫩妹一夜9女,台湾富 6770
- 3猎艳?猎物!男子出国猎艳被间 4565
- 4这个打架子鼓的王安宇也太帅了 4405
- 5神仙选手!16岁全红婵已跳出 4028
- 6圆桌|从人和故事出发,谈谈推 3868
- 7读刘慈欣的《三体》:技术统治 3771
- 8真希望他们只是万千寻常人家中 3611
- 9导播:人都到齐了,来个大杂烩 3435
- 10孟子义李昀锐《奔跑吧》路透曝 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