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施然:“中国诗歌走向欧洲”学术论坛上的发言

8月26日,由西班牙《欧洲诗人》杂志主办,《中国汉诗》诗刊、西班牙华文作家协会、欧洲华文笔会、欧洲新移民作家协会、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Utopia de las Artes协办,北京城市未来文化艺术中心、河北胡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欧洲诗人》双年度奖颁奖典礼暨“中国诗歌走向欧洲”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诗歌走向欧洲”学术论坛发言
施施然
诗歌作为一种跨越地域和语言、跨越种族与文化的文学载体,一直都承负着人们最隐秘的情感韵律,最激扬的思想与价值倾向,是最接近人类灵魂的精神载体。
作为一种文化输出,中国诗歌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经走出国门,走进欧洲了。早在17世纪,法国汉学家翻译了《诗经》,引起法国诗坛对中国这部“绝美的乡野诗篇”的关注和赞誉。1862年,法兰西公学院教授德理文侯爵翻译出版了《唐诗》,其中李白、杜甫、王维等中国唐代诗人精妙绝伦的诗作,引起了当时的法国文学界对中国诗歌前所未有的尊崇,波德莱尔就曾在诗中公开宣称“吾之所爱,今在中国”。
在德国,歌德可能是最早喜欢中国小说与诗歌的。他在19世纪曾提出“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在当时的欧洲文学界引起很大震动。到了上世纪50、60年代前后,西班牙马德里菲出版社和西方杂志出版社,先后翻译出版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诗词选集,至此,西班牙读者首次认识了谢冰莹、余光中、徐志摩、郭沫若等中国的作家诗人。而到了近年,将中国的现代诗译介到欧洲各国刊物发表或出版,就更多了。比如中国作家协会,或者一些高校文学院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对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双向推送,各种官方、民间刊物的多语言译介,包括双语刊物《欧洲诗人》,以及北塔教授等人一直在编选出版的双语诗选等,都为当代中国诗人的作品走向欧洲、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毋庸置疑,翻译与出版为中国诗歌在域外赢得更多读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写作者,作为诗人,该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广阔的阅读评价体系中,找准坐标,创作出无论语言技艺、精神层面,还是铭刻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上,数代人在生活、生产、学习、创造的实践过程中,所积累和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特征,在如林的世界诗歌中彰显我们独特民族性的文本,则是更值得每一位诗人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国诗歌立足于欧洲、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
2024.8.26
施施然,本名袁诗萍,诗人,画家,主编《中国女诗人诗选》。中国作协会员,美术专业毕业。出版有诗集《隐身飞行》《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走在民国的街道上》等5部,曾获中国十大女诗人奖、河北省政府文艺振兴奖、中国长诗奖、《现代青年》当代青年诗人奖等,诗作被译介到英、日、法、瑞典、罗马尼亚、阿拉伯多国报刊,画作多次参展或被收藏。


中国诗歌走向欧洲
学术论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苏小青:施施然诗集《隐身飞行》中的标题探秘
成都国际诗歌周 | 施施然:我把春天写的诗 送往夏天的埃及
施施然诗集《隐身飞行》分享朗诵会在石家庄举行
洞天寻隐·纪念|施舟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哲学及其影响
是新见,也是重逢,奥地利施泰尔音乐节传来“丝竹交响”
《施蛰存译文全集》小说卷出版
施蛰存说唐诗的“四面八方”
施肩吾的诗有哪些?施肩吾的诗词全集10首
艺术家施拉泽·赫什阿里中国首次个展在龙美术馆开幕
进博会最bling的展台!施华洛世奇:中国已成增长引擎
网址: 施施然:“中国诗歌走向欧洲”学术论坛上的发言 http://www.shhpp.com/newsview215502.html
推荐社会
- 1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8297
- 2包养百位嫩妹一夜9女,台湾富 6776
- 3猎艳?猎物!男子出国猎艳被间 4565
- 4这个打架子鼓的王安宇也太帅了 4405
- 5神仙选手!16岁全红婵已跳出 4028
- 6圆桌|从人和故事出发,谈谈推 3870
- 7读刘慈欣的《三体》:技术统治 3804
- 8真希望他们只是万千寻常人家中 3613
- 9导播:人都到齐了,来个大杂烩 3435
- 10孟子义李昀锐《奔跑吧》路透曝 3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