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大清雍正年制茶叶末釉鳝鱼黄荸荠瓶鉴赏与研究

大清雍正年制茶叶末釉鳝鱼黄荸荠瓶鉴赏与研究

来源:生活好品牌 时间:2025年07月16日 10:00

一、独特的制作工艺

1.1 釉料配方与烧制技术

茶叶末釉鳝鱼黄品种的烧制工艺极为复杂,其釉料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配以适量的氧化钛和氧化锰。经科学检测,优质鳝鱼黄釉中铁含量控制在2.5%-3.5%之间,在1280-1320℃的还原气氛中烧成。釉面呈现细腻的黄色结晶,其间点缀青褐色星点,恰似鳝鱼表皮,故得此名。

1.2 成型工艺特点

荸荠瓶采用拉坯成型工艺,其造型特征为:短直颈、丰肩、腹部渐收、圈足外撇,整体线条流畅优美。修坯极为精细,胎体厚度均匀,最薄处仅2-3毫米,展现了雍正官窑高超的成型技艺。

二、深厚的文化内涵

2.1 釉色审美意蕴

鳝鱼黄釉色温润含蓄,既不同于明艳的黄釉,也有别于深沉的茶叶末釉,其独特的色调体现了雍正皇帝追求的"文雅精细"的审美趣味。这种釉色被认为暗合"土德"之象,符合中国传统五行观念。

2.2 器型源流考辨

荸荠瓶造型可能源自宋代官窑瓷器,经雍正朝改良后更显秀美。其形制取法自然,似荸荠之态,又暗含"腹有诗书"的文人雅趣,是雍正时期"仿古而不泥古"艺术理念的完美体现。

2.3 宫廷用器地位

此类器物多为宫廷陈设用瓷,常置于书房、厅堂,与同时期的文房用具配套使用。其端庄的造型和典雅的釉色,特别符合皇室成员的审美需求。

三、历史背景与时代特征

3.1 烧造年代考据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茶叶末釉鳝鱼黄品种主要烧造于雍正六年(1728年)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间,是唐英督陶时期的创新之作。

3.2 工艺传承关系

该釉色技术源自明代厂官釉,但雍正朝在釉料配比和烧制工艺上作了重要改进,使釉色更加均匀稳定,结晶更为细腻。

3.3 存世状况分析

目前全球博物馆和重要私人收藏中确认的完整器不足50件,其中品相完美者仅10余件,多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四、市场表现与收藏价值

4.1 近年拍卖记录

201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件高28厘米的雍正茶叶末釉鳝鱼黄荸荠瓶以1380万港元成交2019年北京保利春拍,同类器物以1150万元人民币落槌202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件带原装木盒的精品以1840万港元创下该品种拍卖纪录

4.2 价值评估要素

釉色品相(35%):釉色均匀,结晶细腻,鳝鱼黄特征明显完整程度(30%):无冲线、无修补,品相完美款识状态(20%):款识清晰可辨,书法规范传承记录(15%):流传有序,著录清晰

4.3 收藏建议

对于有意收藏者,建议重点关注:

釉色纯正的典型器保存状态完美的精品有明确传承记录的器物带有原装包装(如木盒)的特殊品五、未来市场展望

5.1 学术价值提升

随着对清代单色釉瓷器研究的深入,茶叶末釉的艺术价值正被重新评估,鳝鱼黄品种因其独特的釉色效果备受学界关注。

5.2 市场趋势分析

近年来,雍正官窑单色釉瓷器价格稳步上升,精品涨幅尤为明显。鳝鱼黄荸荠瓶作为其中的代表品种,未来仍有较大升值空间。

5.3 收藏前景预测

由于存世量稀少且市场需求稳定,预计未来五年内,顶级品相的雍正茶叶末釉鳝鱼黄荸荠瓶价格有望突破2000万港元大关。

结语

大清雍正年制茶叶末釉鳝鱼黄荸荠瓶集工艺之精、釉色之美、造型之雅于一体,代表了清代单色釉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其温润如玉的釉色、端庄秀丽的造型,既展现了雍正官窑的精湛技艺,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审美追求。在艺术品收藏领域,此类器物因其稀缺性和艺术性,将持续受到高端藏家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相关知识

大清雍正年制茶叶末釉鳝鱼黄荸荠瓶鉴赏与研究
看见文物 | 茶叶末釉瓷器,你了解吗?
博物院丨大清光绪年制款黄釉奓斗:当色彩与地位挂钩
2021北京翰海拍卖雍正瓷器征集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紫彩灵芝西番莲纹大抱月瓶鉴赏
清代雍正瓷器鉴赏: 米黄釉矾红彩三鱼五福纹盘一对
万乾堂鉴定:黄地粉彩福寿大盖碗鉴赏
清代乾隆瓷器鉴赏: 白釉凸花夔纹莲蓬口瓶一对
五彩龙纹玉壶春瓶鉴赏
2020年精品瓷器推荐---大清康熙年制五彩凤凰象耳尊
明代正德瓷器鉴赏: 黄地青花栀子花果纹盘

网址: 大清雍正年制茶叶末釉鳝鱼黄荸荠瓶鉴赏与研究 http://www.shhpp.com/newsview332655.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

推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