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朱墨写心:启功朱竹中的书法精神与文人风骨

朱墨写心:启功朱竹中的书法精神与文人风骨

来源:生活好品牌 时间:2025年07月30日 19:31

朱竹,这一以朱砂代墨的绘画传统,自宋代苏轼首创以来,便成为文人抒怀的独特载体。它突破自然物象的束缚,以朱色象征热烈的生命力,以笔墨传递高洁的品格。启功作为当代文人画的集大成者,将朱竹的创作推向新的高度。他以“画竹如作书,要以写代描”为核心理念,将书法笔意融入绘画,使朱竹成为承载其学术修养、艺术追求与人生哲思的视觉诗篇。


朱竹图

以书入画:朱竹中的书法基因

启功的朱竹创作,本质上是书法艺术的视觉延伸。他自幼研习书法,尤擅行楷与隶书,对笔法的掌控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朱竹绘制中,他以“篆籀写竿,草法写叶,楷书点节”,将书法中的起承转合、提按顿挫转化为绘画语言。竹竿的中锋用笔,线条劲挺如铁画银钩,竹节的转折处暗含楷书的骨力,竹叶的疏密排列则呼应行草的节奏。这种“以写代描”的创作方式,使朱竹摆脱了工笔的匠气,呈现出“笔所未到气已吞”的书写性。


竹图细节

在《朱竹图》中,启功以朱砂勾勒竹枝,笔锋如刀削斧凿,竹叶则以“介字”“分字”法组合,三笔一组,似剑拔弩张,又含蓄蕴藉。这种笔法源自他对元代画家柯九思“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理论的深刻理解,更融入了自身数十年书法实践的感悟。正如他在题画诗中所言:“墨君素爱,朱色更添新韵”,朱砂的浓烈与书法的清雅形成张力,既保留了文人画的逸气,又增添了视觉的冲击力。

朱色寄情:色彩中的文化隐喻

朱竹的“朱”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双重象征意义:一方面,朱砂是道教炼丹的圣物,代表吉祥与永恒;另一方面,红色又是热血与生命的颜色,与文人“修身济世”的理想相呼应。启功的朱竹创作,正是通过色彩的选择传递其精神追求。他常以水调和朱砂,使色彩通透而有层次,避免平涂的刻板,形成“浓淡相宜,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

这种色彩运用,既是对传统朱竹技法的继承,也是启功个人情感的投射。他出身满族皇族后裔,历经战乱与人生起伏,却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心境。朱竹的热烈与竹子的坚韧,恰是他面对人生的态度写照。他曾戏言:“画朱竹以免批为‘黑画’”,幽默中透露出对特殊历史时期的调侃,更彰显其以艺术化解困境的智慧。

当观者驻足于启功的朱竹画前,不仅能感受到笔墨的韵律与色彩的张力,更能体会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那挺拔的竹枝,是文人风骨的写照;那热烈的朱色,是生命激情的燃烧;那诗画的互文,是文化传统的延续。启功以朱竹为媒介,完成了一次对文人画精神的当代诠释,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真正的艺术,永远是传统与现代、形式与精神的完美统一。

相关知识

朱墨写心:启功朱竹中的书法精神与文人风骨
启功《高山墨兰图》:文人风骨与艺术传承的典范
启功讲书法:先要让人看懂
田英章:启功书法不理想,欧阳中石是当代奇才!
启功书法的传世之美——与王羲之并肩的当代书法家
百余幅书法以笔墨写风骨——顾炎武经典名言书法作品展在北京报国寺开幕
启功临《兰亭序》,最不像但最有韵味
馆阁体写到极致,能有多美?启功:200年来,我只服它
启功: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师从齐白石的启功自述书画鉴别之道

网址: 朱墨写心:启功朱竹中的书法精神与文人风骨 http://www.shhpp.com/newsview335742.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

推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