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上海越剧院:以更开放的姿态照亮戏曲未来之路

上海越剧院:以更开放的姿态照亮戏曲未来之路

来源:生活好品牌 时间:2025年08月12日 12:35

三大演出团,两版《红楼梦》、两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赵志刚(特邀)、方亚芬、单仰萍、章瑞虹携手中生代、新生代演员联袂献演……日前,上海越剧院以超强演出阵容亮相北京,为建院七十周年全国巡演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尹袁版”《红楼梦》剧照 上海越剧院供图

2025年,上海越剧院迎来建院七十周年。作为全国越剧院团中流派最齐、流派创始人最多、代际传承最好,同时拥有女子越剧、男女合演以及青年团的超大规模越剧院团,纷繁多样的剧目点缀起上海越剧院岁月长廊中的满园春色。

七十年艺术积淀,经典剧目如廊中之“梅”,老枝虬干、清香溢远。以《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祥林嫂》为代表的“四大经典剧目”,夺目耀眼;《孔雀东南飞》《追鱼》《珍珠塔》《何文秀》等各流派优秀保留剧目,香沁人心;《舞台姐妹》《梅龙镇》《家》《玉卿嫂》《蝴蝶梦》等黄金一代的代表剧目,以“新经典”之姿竞相绽放,俏丽活泼。

守护经典的最好方式便是“流”“传”。流下去,传下去,让永不过时的经典魅力播散四方、历久弥香。“2025年,上海越剧院以‘七十年经典传承’为主线,开启‘四大经典剧目’《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祥林嫂》的全国巡演。其中,《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两部剧拥有不同流派的版本,突出体现了上海越剧院流派纷呈的特点。同一剧目不同流派的演绎,使得经典剧目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充分彰显了流派的魅力与特色。”上海越剧院党总支书记柴亮节对记者说。

《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两部经典作品的传承之路,也成为上海越剧院守正创新的最好注脚。

1958年,由上海越剧院创排,吴琛任艺术指导,徐进编剧,钟泯导演,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首演。这部融集体智慧和艺术才华的集大成之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1962年,该剧被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影响力愈发扩大,不仅成为上海越剧的“四大经典剧目”之一,更成为整个越剧剧种的代表作。

“徐王版”之后,2000年,上海越剧院创排了由赵志刚、方亚芬领衔的“尹袁版”。“尹袁版”创造性地使用西方交响乐的方式,用音乐烘托氛围,融入符合现代审美的音乐语汇,同时增加剧情细节,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早期剧目,几乎所有流派创始人都演过。由范瑞娟与傅全香开创的“范傅版”是目前舞台演出场次最多的版本。这部具有戏曲改革标杆性实践意义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戏曲写意传神的美学风格,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细腻表达的现实质感,被誉为“戏曲改革的典范”。

十年前,上海越剧院在建院六十周年之际,将“袁范版”《梁山伯与祝英台》重新搬上舞台。除流派唱腔的不同外,这个版本在剧情场次中也有重要调整,不仅增加了“楼台会”后“送兄别妹”的情节,更恢复了在舞台上绝迹已久的“英台哭灵”一段。这一段“英台哭灵”也出现在北京的演出中,让众多观众泪洒剧场。

传承经典,更要创造经典。近年来,上海越剧院在精心守护经典剧目的同时,也在悉心培育着新的经典。

“近年来,剧院持续推进‘四轮驱动’和‘3个2’创作模式。‘四轮驱动’即经典传承、修改提高、新编原创、创新实验四个方面均衡发展;‘3个2’即女子越剧与男女合演、古装戏与现代戏、传统戏与新编戏并行不怠。模式始终围绕‘出人出戏’重要目标,并综合考量三个演出团(一团为男女合演团;二团为女子越剧团,即红楼团;三团为青年团)的艺术特色,兼顾各大流派与行当,针对剧院演员众多和梯队分明的实际情况,以及中生代表演艺术家、优秀青年演员与‘第十代’越剧新秀的各自特点,同时着眼培养剧院自有主创人才队伍。”柴亮节介绍,在该模式的推动下,上海越剧院成功推出了《山海情深》《双飞翼》《甄嬛》等精品力作。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上海越剧院名家众多、梯队分明。既有袁雪芬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也有钱惠丽、单仰萍、章瑞虹、方亚芬、王志萍等表演艺术家,还有杨婷娜、王柔桑等新晋中生代,更有王婉娜、俞果、赵心瑜等最年轻的“第十代”。

“范傅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上海越剧院供图

在公认的十三大流派中,上海越剧院一直拥有代际分明的“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王(文娟)派”“张(桂凤)”“陆(锦花)派”“毕(春芳)派”“吕(瑞英)派”“金(采风)派”传人。近年来,为进一步体现流派的丰富度,剧院通过外招优秀表演人才,如“戚(雅仙)派”传人等,进一步夯实了上越流派最为齐全的越剧院团的地位。

为繁荣人才梯队建设,近年来,上海越剧院多措并举,构建起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的工作链条。

为了照顾好“昨天的台柱”,上海越剧院推出“纪念越剧宗师”“越时代·越美丽”等系列演出,“传帮带”中强化传承实践。

以珍惜好“今天的台柱”为指导,力争将尖子演员培养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推出“盛世越章”系列驻场演出,集中展示各流派各行当传人中优秀的中生代表演人才,推进剧种及院团发展;针对紧缺人才培养,落实舞美绘景、唱腔设计、主胡等带教项目;注重文化人才的复合型素质培养,积极选送业务骨干参加各类高层次研修班。

要培养好“明天的台柱”,一方面,以三团(青年团)为重要抓手,落实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度开展“英姿红袖·精粹传承”系列集训,并常态化进行年度业务考核;推出专属品牌“锦瑟年华”越剧展演季入驻演艺大世界;在东方卫视推出的大型越剧文化推广竞演节目《越动青春》中,将目光聚焦越剧年轻演员,运用电视综艺模式“破圈”传播,打造越剧“青春训练营”;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按照“全国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原则,已完成“第十一代”越剧传承人招生工作……

除了表演人才,上海越剧院也在不遗余力地培养各类创作人才,精进院团自有的创作能力。

2019年,上海越剧院青年创作沙龙正式成立。以“新时代、新青年、新剧场、新风尚”为宗旨,沙龙聚合了剧院内外优秀创作人才。“沙龙现有20余名成员,涵盖编、导、音、舞、美、评等艺术门类。截至目前,沙龙共举办研讨、采风等20余次,参与组织创作小戏、微电影、小剧场作品15部。其中,‘青年·戏谈’直播品牌自2021年至今已播44期,共计966万人次观看,平均每期约22万人次观看,在业内已形成不俗的影响力。”柴亮节说。

为了激发院团的创作活力,上海越剧院还创新实行了“演员邀约制”——由演员发起邀约团队拟定创作选题,通过艺委会确定年度小剧场剧目。在此机制下,2017年至今,上海越剧院先后创作了《洞君娶妻》《再生·缘》《宴祭》等7部小剧场作品。

北京演出后,上海越剧院建院七十周年全国巡演依旧步履不停。10月,上海越剧院建院七十周年主题庆贺演出将以“国庆+院庆”双庆为主题,在国庆期间举办。同期,还将举办越剧主题影展。11月,将举办七十周年院庆主题展。

“七十年,于历史长河不过一瞬,但对上海越剧院而言,是从江南一隅走向世界舞台的壮阔征程。当青年演员在‘传帮带’中接续衣钵,当水袖翩然舞出百年气韵,当长三角戏曲院团携手奏响文化协奏曲,我们希望以更开放的姿态照亮传统戏曲的未来之路。” 柴亮节说。

2025年8月12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

《上海越剧院:以更开放的姿态照亮戏曲未来之路》

↓ ↓ ↓ ↓ ↓ ↓ ↓ ↓ ↓

相关知识

以“破题”思路应和时代之音,上海越剧院《山海情深》亮相国家大剧院
2021杭州越剧院《红楼梦》上海站时间地点、票价、演出详情
上海越剧院携《红楼梦》访穗 尹袁版“宝黛”有多催泪?
中国戏曲:以青春的姿态向我们走来 | 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观感
上海越剧院携经典飨津门观众
福建芳华越剧院携优秀剧目献演南京
戏曲“线上见”,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跨越山海唱出扶贫情深 上海越剧院新作从国家大剧院开启全国巡演
40台100场好戏“上岸”,上海西岸大剧院发布新演出季
培养高素质戏曲教育人才 王珮瑜戏曲教育人才孵化工作室在上海师大揭牌

网址: 上海越剧院:以更开放的姿态照亮戏曲未来之路 http://www.shhpp.com/newsview339331.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

推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