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融媒体时代,如何深耕行业开展文娱报道

融媒体时代,如何深耕行业开展文娱报道

来源:生活好品牌 时间:2025年08月12日 13:44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与融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文艺内容的传播形式呈现多元化、碎片化趋势。这一变革对传统文娱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播技术快速迭代与内容同质化加剧的背景下,记者需要深耕行业一线,实现作品深度、流量与质量的统一。本文以杭州演唱会市场的系列报道为案例,探讨文娱记者如何立足专业性与人文表达,在融媒体环境中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实现深耕与创新的融合。

关键词:人文表达;文化报道;专业性;全媒体传播

当前,新闻传播载体从传统纸媒转向短视频、社交平台等多维矩阵,传播主体也从专业机构扩展至自媒体、网红等多元角色。在此变局中,文娱记者面临双重挑战——既要适应碎片化传播规律,又要坚守文化普及与大众美育的使命,“专业”的核心价值亟待重新定义。

以杭州演唱会经济为例,2024年全市举办大型演唱会近70场,观演人次超250万,拉动文旅消费约120亿元。此类事件既是文化热点,也是观察城市发展的窗口,更是解读当代文化消费的典型场域。面对娱乐资讯过剩的传播环境,专业记者必须突破事件表象,从三个维度建立深耕体系:深度开掘人物故事的情感价值,系统解构文化事件与城市肌理的共生关系,精准把握产业运行的底层逻辑。这既是应对传播变局的生存策略,更是履行文化记录者使命的必然选择。

1

流量当道,回归“人的故事”

文娱报道的本质是对人的凝视。演唱会不仅是明星舞台,更是城市记忆与社会互动的载体。在演唱会这类高关注度事件中,专业记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突破信息茧房,挖掘具有代际共鸣的人物叙事,将娱乐消费转化为文化记忆的载体。

2024年4月,周杰伦杭州站演唱会期间,一位在西湖边弹唱《东风破》的老人引发全网关注。我通过后台独家采访,揭示其从街头表演到与周杰伦舞台联动的全过程。报道以“素人圆梦”为切入点,呈现个体温度、城市共鸣与时代印记三层价值。老人30年坚持街头演唱的初心,体现普通人对艺术的热爱与坚守;西湖作为市民文化空间的公共性,展现了城市文化底蕴的包容力;经典歌曲跨越代际的情感联结,则反映了音乐作为社会记忆载体的功能。最终,该报道被新浪、腾讯、网易等多家媒体转载,话题#阅读量破亿,并推动周杰伦工作室发布致谢短片。这一案例证明,普通人的故事能为娱乐事件注入公共价值,实现流量与口碑的双重转化。

这类实践验证了文娱报道中人物深耕的关键要素。首先,建立跨领域信源网络是基础前提,记者应通过与演出方、场馆、经纪公司建立稳定协作,获取稀缺采访资源。其次,人物观察需摒弃明星中心视角,“西湖大爷”案例中突出普通市民的文化坚持实现了去娱乐化叙事。而最重要的则是构建时代精神坐标,通过报道个体故事折射大众文化心理,将娱乐事件转化为文化记忆的叙事能力,这是专业媒体区别于碎片化传播的核心优势。

2

落地生根,从舞台到城市肌理

文娱报道的生命力在于与城市生活的深度绑定,演唱会作为现代文化消费行为,其社会价值同样根植于城市空间场域。专业记者的核心使命在于解构娱乐事件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制,通过在地化观察呈现文化经济的运行肌理。

2023年薛之谦衢州演唱会期间,我注意到衢州奥体中心周边酒店出现异常价格波动。通过实地调查体育场周边3公里内的12家酒店,我发现平均房价比平日翻了1至4倍不等。在报道中,我进一步分析了演唱会相关文旅消费链构成,并量化了住宿、餐饮、交通等领域的增量贡献。这些数据支撑起《薛之谦衢州演唱会促酒店房价涨5倍,毛不易杭州站12秒售罄》的报道,从酒店价格波动解读娱乐消费的经济规律。

演唱会的“在地化研究”也形成了系统方法论。某国外歌手杭州站演唱会期间,记者全程跟踪其非演出行程,记录从河坊街非遗店铺到综合体咖啡店的行动路径。稿件通过分析“明星打卡”对本地商业的带动作用,揭示文化事件与城市经济的联动机制。这些细节证明,文化事件已深度嵌入城市生活脉络,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媒介。此类报道需坚持三种途径,一是实地走访周边商圈、交通枢纽采集消费数据,确保信息真实性;二是对接文旅、统计部门获取宏观数据,建立“微观—宏观”分析框架;三是嵌入歌迷vlog、消费账单等用户内容,增强报道可信度与参与感。这三个步骤共同构成了“从舞台到城市”观察模型的基础。

3

降速求深,锻造行业“专家”角色

面对短视频的粉尘化传播,当今文娱记者的另一条破局之道在于“降速挖深”,通过产业研究、深度思考构建“独一份”的认知壁垒,从而提供不可替代的行业洞察,建立专业话语权。

以歌手艾德·希兰(Ed Sheeran)2025年杭州演唱会报道为例,我突破常规娱乐视角,从城市文化雄心维度进行深度解构,通过近20位受访者与80页采访笔记,拆解杭州胜出北京、上海的核心逻辑:硬件层面,奥体中心360度环形吊顶屏幕、可调节混响时间的声学系统、1.8万个人体工学座椅等设施,均通过亚运会检验达到国际标准;运营层面,亚运结束第十天即承接商演,年均每周举办1至2场大型活动,证明团队具备超大型活动管控能力;战略层面,“一主多副”场馆矩阵(奥体中心、黄龙体育中心、运河体育公园)规避资源集中风险,激活文化消费。该报道被杭州市文旅局官方全文转载,并成为多个城市制定演唱会规划的参考来源。

而我在2024年撰写的《杭州演唱会进入“周播”时代》一文中,则揭露演唱会“6场起步”现象背后的经济原因:艺人分账模式上,顶流歌手从固定唱酬转向“保底+票房分成”结构;成本控制上,连租6场使场馆租金下降30%,如北京鸟巢单日450万租金可降至300万;风险管理上,票务网站“想看人数需达实际座位数3倍”成为行业硬指标。报道发布后,国内多家演出商据此调整项目评估体系,体现了文娱报道的行业影响力。这样的产业深耕,也使记者从单纯的事件记录者进阶成了产业分析师。

4

结语

融媒体时代,文娱记者的价值并非追求发布速度或流量,而是通过深耕实现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当技术不断重构传播形态时,专业记者仍需坚守人文关怀赋予报道温度、扎实的调研保障信息真实性、行业敬畏催生深度洞察。这是应对融媒体挑战的核心方案,也是文化报道持续创造价值的根基。深耕,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回归,而是在新传播生态中重构专业性的标准。这要求记者既是敏锐的观察者,也是严谨的分析者,更是文化的诠释者。唯有如此,才能在技术变革中坚守人文底色,在流量洪流中筑就专业堤坝,使文化报道真正成为解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密钥,实现文化传播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原创:陈宇浩 潮新闻

来源:传媒评论

传媒评论

相关知识

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如何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第六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探讨行业焦点
后疫情时代,媒体公益与传播创新如何完美结合?
肖战文娱新天地报道……
媒体融合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 如何融?专家解读
听 我们奏响全媒体时代最强音
汝州市融媒体中心荣获“全国市县媒体融合先导单位”!
首批峰会嘉宾名单公布,与黑白文娱一起致敬创作者!
北京广电局部署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
5月12日,据中新文娱报道,《歌手2024》开播引起网友热议
江华融媒体中心:加强传播力和影响力 打通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

网址: 融媒体时代,如何深耕行业开展文娱报道 http://www.shhpp.com/newsview339355.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

推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