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挑灯看剑》:一部大词人辛弃疾的仕宦史、交际史、思想史

《挑灯看剑》:一部大词人辛弃疾的仕宦史、交际史、思想史

来源:生活好品牌 时间:2025年09月10日 20:27

《挑灯看剑:辛弃疾的悲旅人生》是一部大词人辛弃疾的传记作品。本书以辛弃疾的诗词文为脉络,以其南归、出仕为节点,以其恢复失地为志业却始终功业难成为线索,详尽书写辛弃疾四十年家国终究悲愤的人生历程,深刻分析其作为有宋史上文武双全唯一一人却壮志未酬的深刻根源,侧面展现了南宋的官场政治、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作者梳理了辛弃疾人生中的每一个关键细节,重点勾勒了辛弃疾在其间的思想变化和人生态度,并将其与之仕途迁延的人事变化相结合,清晰地呈现了辛弃疾的仕宦人生、恢复人生和南渡人生,彰显了辛弃疾平生恢复之志始终不能实现的悲愤一生。

▲《挑灯看剑:辛弃疾的悲旅人生》宣传视频(内有吟诵)

辛弃疾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即金天眷三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人,是不折不扣的北宋遗民之后。“绍兴”是南宋开国第一个皇帝宋高宗赵构的第二个年号,其时辛弃疾出生的山东东路济南府正属于金国的管辖范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辛弃疾聚集二千余人投奔义军耿京抗金,后耿京下决心归宋并命辛弃疾南下,并于建康被宋高宗赵构召见且授职承务郎,但是返程途中得知耿京被手下张安国刺杀,于是辛弃疾率五十骑于济州擒张安国后南渡归宋,成了归正人中的一员。

▲辛弃疾小像(刘刚绘,据江西《铅山鹅南辛氏宗谱》中辛弃疾人像面貌绘制)

在南渡归宋后,朝廷改差辛弃疾为江阴军签判,于是辛弃疾前往建康拜见南宋抗金名将张浚,首提取山东之策。但是,辛弃疾归宋后的仕途不断迁延、屡遭冷遇,除了淳熙二年(1175)任江西提点刑狱时平茶商军、创建飞虎军为武事外,大多数时候辛弃疾只能行文事,一直在江西、湖北、湖南、福建等地方兜兜转转,甚至还累计免官乡居长达二十余年之久,以致其平生家国四十年的胸中抱负终究不得实现,自然也与其抱着收复中原失地的渴望而选择南归宋室的初衷更是大相径庭。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辛弃疾因病在江西铅山家中逝世,终年六十八岁。

辛弃疾一生出仕四十余年,经历了历经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四朝,其仕宦之路可谓百转千回、纠结缠绕。在辛弃疾的仕途上,其政绩无非在赈济、办学、兴修水利与平定茶商军、创建飞虎军等地方事务上,即使有不多的几次与军务有关却并未有实权且总是昙花一现,更何况在这些小小的政绩背后还有每每都被拉出来当靶子的“贪污腐化”问题一直横亘其间。如此,面对这样的现实和境况,辛弃疾谈何能实现其金戈铁马收复北方失地的平生壮志,甚至可以肯定地说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可能,但他缘于生长于北方失地对故乡故土故人的眷念和怜惜,自然痛感从来“山河破碎民生艰”的无奈和无助,始终不改渴望北方失地重回宋室版图之志。

▲辛弃疾存世真迹《去国帖》

然而,对于辛弃疾这样的小官员来说,他终究也只能空有其恢复之志而无力改变任何,更多地是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之间徘徊、辗转,因为南宋朝廷的现实和辛弃疾本身的现实从来就是无法跨越或者视而不见的存在——不管是南宋的当时实力不济而确实不是金国对手,还是南宋官民对战争的恐惧以及岁币、灾荒于民生的煎熬,甚至是辛弃疾自身归正人的身份尴尬和不被朝廷信任。与此同时,辛弃疾在思想上不觉也发生了变化,以为佛老都无法解决自己内心的纠结,于是他也像苏轼一样向陶渊明走近,进而“从自我出发在向陶渊明的接近中告诫自己,什么才是人应获得的生活真知”,而这一点也体现在辛弃疾与苏轼的不同:“在辛弃疾与苏东坡那里,前者从陶渊明的外部走进,后者从陶渊明的内部重新走出,这也使他们最终在后人眼里成为如此相近且又具有如此不同性格的人”。

在仕途屡遭冷遇甚至累计乡居二十余年之下,辛弃疾只好把满腔的悲愤都写进词作里,在豪放词上气吞山河(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婉约词里温婉闲适(如《青玉案·元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更是在豪放词上将南宋词推到顶端的高峰,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还有一点值得安慰的是,在南宋的朝堂上和乡野里,辛弃疾的朋友和知音还在,哪怕只有“二三子”,如叶衡、张栻、吕祖谦、周必大、韩元吉、陈亮、朱熹、刘克庄等,不管是政见举措的认同,还是相聚拜会的对谈,抑或是诗词书信的往还, 他们都在其宦游之地和乡居之地给予了辛弃疾一份安慰和从容,如此也才能使其在年老后还有底气说出那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千古名句。

▲辛弃疾《稼轩长短句》(局部) 

正是基于此,作者在为辛弃疾作传时选择从辛弃疾的诗词切入,以仕宦变换的时间、地点为经,再以其在每个阶段的诗词为纬,去梳理辛弃疾南渡后的仕宦历程、人际交往和南宋官场的政治生态,去考量辛弃疾的南渡心境和思想变化,侧重于从辛弃疾的仕途变化去描写其始终壮志未酬但又始终坚持以恢复为志业的人生态度。同时,作者将辛弃疾仕宦之路上交际的不同人物的人生态度和心境融入其中,在每个篇章页里出示辛弃疾仕途变换的示意图,直接道出了章节内容发生的地点和时间节点,同时章名副题的诗词也直接呈现辛弃疾的内心思想变化,串连在一起就完整、准确地勾勒了辛弃疾虽然心怀家国但无奈始终壮志未酬的人生路线图,也更让辛弃疾的悲愤人生变得更可感知和更加具象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挑灯看剑:辛弃疾的悲旅人生》就是一部大词人辛弃疾的仕宦史、交际史、思想史。在写作上,本书延续了《应是飞鸿:苏东坡的诗旅人生》的写作风格和体例结构,从文献史料入手,以散文式的笔法落笔,兼具学术文本和文学文本的双重特点。特别的是,书前附有16幅与辛弃疾及其人生高度相关的书画作品,如辛弃疾仅存于世的书法真迹《去国帖》,以书画的形式简明、直白地将辛弃疾的人生历程、历史功绩等跃然于纸上,使得辛弃疾的个人形象更加具体生动且一目了然。

制作:凌小凡

文稿及初审:谢惠

复审:罗明钢

终审:李漓

相关知识

《挑灯看剑》:一部大词人辛弃疾的仕宦史、交际史、思想史
行了,剑交给我补,你们俩一辈子好朋友,我史,我史还不行么?
51万字《辛弃疾新传》面世 还原辛弃疾文武双全的传奇人生
51万字《辛弃疾新传》出版 全面还原辛弃疾文武双全的传奇人生
辛弃疾喝醉后写下一首巅峰之作,全篇都是千古名句,后人难以超越
辛弃疾妩媚型的《满江红》,开篇即经典,柔情不输李清照
当代经学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姜广辉《中国经学史》出版
辛弃疾最大气磅礴之作,被誉独步古今,其中10个字千年无人超越
汪新的生命历程宛如一部铁路变迁史
趣谈辛弃疾笔下的山

网址: 《挑灯看剑》:一部大词人辛弃疾的仕宦史、交际史、思想史 http://www.shhpp.com/newsview346767.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

推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