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重识孔子丨自称无人理解的孔子,到底有多少“粉丝”?

重识孔子丨自称无人理解的孔子,到底有多少“粉丝”?

来源:生活好品牌 时间:2025年09月28日 19:5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

9月27日晚,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曲阜尼山举行。现场,展示了“我眼中的孔子”全球Z世代图文短视频征集活动成果。

记者注意到,该征集活动吸引超30个国家参与,可见孔子在全球Z世代中的受喜爱程度。如此规模,堪称当代“顶级大V”。这不禁令记者发出一个疑问:孔子到底有多少“粉丝”?

孔子自认为没有“粉丝”

在孔子那个年代,是没有“粉丝”概念的,我们可以将其含义引申至其思想的认同者与文化的践行者。孔子30岁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理念,打破贵族教育垄断,门下累计弟子达三千余人,其中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贤者有七十二人。当代网友称他们是“加V认证”了的。

但孔子自认为是没有“粉丝”的。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说明政坛没有知己。《论语·宪问》中孔子感叹:“子曰:莫我知也夫!”即“没有人理解我”。子贡接着问他,为什么人家都不了解您呢?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知道我的,只有天了。”可见孔子自认为是没有“粉丝”的,在他看来,这没有什么值得怨天尤人的。

后世“粉丝”,无法量化的文化洪流

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其思想学说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中国历史来看,历代都有众多学者、文人研究和传承孔子的思想,将其视为文化和道德的楷模。

汉代以后,孔子的“粉丝”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从东汉太学诸生三万余人,到宋代书院林立时的儒生群体,再到明清科举制度下数百万研习儒学的士人,可见儒家思想和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之大。

孔子的儒家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作为儒家学派奠基之作,《论语》早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就已传入越南、朝鲜半岛、日本。16世纪末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又将《论语》翻译为拉丁文,其后被转译为英文、法文等译文。据不完全统计,《论语》已被翻译成30多种外国语言文字。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孔子为“东方智者”,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家罗伯斯庇尔,在1793年起草《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时,直接引用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在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孔子与古埃及的摩西、古希腊的梭伦的塑像并排站立……

为何吸粉无数?内容主打实用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海外,孔子为何会吸粉无数,其思想和文化为何会影响如此之深、之广?简单来谈,因为其内容干货满满,十分实用!

本届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上,马来西亚教授莫顺宗在致辞中提到,孔子的思想超越时空,其倡导的“仁爱”“中庸”“大同”等理念,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在马来西亚,它已深深融入多元社会,成为促进族群理解与和谐共处的重要纽带。“我们不仅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智慧,更践行‘己欲达而达人’的共享精神。”

在全球Z世代的分享中,他们说,“孔子的教育理念,就像一条纽带,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在求知的道路上找到了共鸣。”“言忠信,行笃敬,作出承诺就要履行,何时何地都要讲诚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贫富贵贱。”

不止于此,孔子还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治学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交往之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品德之道,还有“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念,“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洒脱。他还告诫我们,年轻人要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做事要掌握分寸,“过犹不及”;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知错就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等等。

孔子还擅长“个性化答疑”,即“因材施教”。子路和冉有分别问孔子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即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却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对子路说“有父兄在”,对冉有说“闻斯行之”。一个是三思后行,一个是勇敢去做,充满哲思与对人性格的思考。

如此来看,凭借其人格感染力和内容实用性,难怪孔子能吸粉无数,影响深远。

相关知识

重识孔子丨自称无人理解的孔子,到底有多少“粉丝”?
在中西比较中深入理解孔子
孔子的海外粉丝
解读丨孔子的心性理论
孔子“唯有女人和小人难养也”为何得不到理解
孔子文化节·走笔丨当孔子“遇上”Z世代
书单丨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学
孔子私会美女,子路生气,孔子连发两遍毒誓:天打雷劈!天打雷劈
孔子名言100句,孔子简短名言名句
话剧《孔子》走进孔子故里曲阜 把儒学热推向新高潮

网址: 重识孔子丨自称无人理解的孔子,到底有多少“粉丝”? http://www.shhpp.com/newsview349336.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

推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