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在文学沃土上不断耕耘
从在基层电视台用镜头与画面捕捉生活百态,到因一份纯粹的热爱开启文学创作。作家李玉梅走出了一条“野蛮生长”却目标坚定的文学道路。她笔名“一半”,用“长期、专注、自省”锚定创作方向——文学于她,既是事业,更是治愈自我、重塑人格的精神养分。去年,李玉梅签约山东省作家协会成为第七批签约作家。早前,记者采访李玉梅。
一株野蛮生长的文学野草
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自发写作到作家式的自觉写作,李玉梅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她将自己比作是“一株野蛮生长的文学野草”。
在真正开始写作之前,李玉梅是基层电视台的一名电视编导,文学仅是业余爱好。直到2006年,处女作中篇小说《以爱的名义》获首届全国“黄河口杯”文学征文大赛三等奖。不过,虽然作品获得了肯定,但她依然没有将文学创作纳入自己的人生规划中。直到10年后,2017年,东营市委宣传部选派中青年作家进高校培训,李玉梅幸运入选,在天津大学文学院进修一年。这一年,她又参加了东营市作协举办的首届黄河口报告文学论坛,并对报告文学有了一定的认知,陆续在《中国作家》发表了两篇短篇报告文学。当2018年,她接受云南人民出版社的邀约,从黄河岸边出发飞抵云南,李玉梅真正开始了第一本长篇报告文学《云门向南》的采访和创作。自此之后,她的报告文学创作之路正式开启。
用18年的电视编导生涯中积累的“捕捉人物情感、还原现场细节”的能力,恰好成为李玉梅文学创作的独特优势。而文学于她的意义,更是远不止“事业”二字。她坦言,文学对自己的影响“一是治愈,二是重塑”:“每个人都有天生的生理或心理缺陷,这一点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文学创作给了我治愈自己的契机,让我可以接纳自己,不内耗,逻辑自洽,同时在阅读与行走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完成对自己人格的重塑,从而更好的从事文学创作。”
自此之后,《云门向南》《国碑》《生命交响》《杨靖宇:白山忠魂》《大道》《风起胶济》《杨利伟:中国首位太空探路者》《黄河岸边有我家》等作品先后与读者见面,这位笔名为“一半”的报告文学作家越来越受到业界和读者的肯定。
坚守“真实与文学共生”的底色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李玉梅用三个词“长期,专注,自省”形容她的创作理念,每一处都透着她对文学的深度思考。她说,每一个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人,初衷都是热爱。热爱程度的不同,决定着作家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长期”是一种态度,是对文学的三分钟热度,还是贯穿一生的习惯。生命不息,创作不止。同样,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样样通的结果很容易就是样样稀松。自己既然既不博学,也不多才,所以只能“专注”创作,在文体上侧重与报告文学和少量的中短篇小说。最后,永远保持清醒,对自己的创作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的短处,才能在文学创作的路上继续向前精进。
从电视编导转型作家,对于两者的身份转变,李玉梅认为,作为电视编导进行艺术创作时,自己所拥有的表现手段是多元的,有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配音、配乐、字幕以及图表等,而当成为一名写作者时,她可以调配的只剩下文字,“电视是一种直观具象的展示方式,文学却是间接想象的艺术样式,不同的读者因为年龄、经历、阅历的不同,即便是阅读相同的文本也不一定能产生相同的阅读体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需要想象,基于文本的想象。所以,作家能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的文字有画面感,有音乐感,带着颜色和香气,有热度和温度。让不同年龄、阅历的读者,都能在文本中产生丰富的想象。”
而在采访与写作的节奏把控上,李玉梅始终遵循中国当代报告文学作家理由“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的理念。“六分跑”是深入实地走访,用“走到、看到、听到”积累真实素材,一本本采访笔记记录下人物的喜怒哀乐;“三分想”是对素材的深度梳理与结构设计,确保作品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一分写”是集中创作——采访时的“慢”,成就了写作时的“快”,她习惯在心流状态中一气呵成,让采访过的人物“环绕在左右”,将他们的故事在书稿中复原、重构。
未来聚焦中短篇小说创作
当前,面对AI时代的冲击,李玉梅认为,AI虽能生成虚构内容,却无法替代报告文学的核心,“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也是不容动摇的原则。”在她看来,报告文学的灵魂在于“扎实的采访”。首先,需要作家深入生活、与人物面对面交流,捕捉那些“AI无法感知的情感与细节”。其次,在AI尚未具备真正的主观能动性前,其在报告文学创作领域“没有实际意义”,更无法冲击其真实性根基。
有趣的是,李玉梅给自己笔名起名为“一半”。有人误以为这个笔名源自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或是王朔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实则不然。她透露,背后藏着一段温暖的童年记忆。自小跟奶奶一起生活,虽然奶奶不识字,但数钱从来没错过。奶奶还很会讲故事,在她的故事里,不仅天上有各路神仙,地上的蛇鼠刺猬黄鼬貔子也能变成仙,“除了这些,还有鬼,大鬼小鬼恶鬼男鬼女鬼老鬼,鬼是属于夜晚的,太阳一升起来,它们就无所遁形,所以我从小到大都特别怕黑、怕黑夜。我奶奶还会看云识天气,肚子里装着说不完的农事谚语和做人的道理。奶奶说过,做人最忌讳‘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牢记着奶奶的教诲,当李玉梅写作第一篇小说时,就取了“一半”这个笔名,提醒自己不要成为一个“半瓶子”作家。
谈及未来的创作规划,李玉梅表示,报告文学创作让自己走遍多地,接触到众多“人性样本”,也让她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积累,为她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一步,计划在继续深耕报告文学的同时,将更多精力投入中短篇小说创作,“希望通过小说这一文体,更自由地展现生活的百态与人性的深度,让自己的文学探索更加多元。”
作家简介:
李玉梅,笔名一半。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作品见于《新华文摘》《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光明日报》《山东文学》等。已出版长篇报告文学《云门向南》《国碑》《怒放》《生命交响》《安得广厦》《杨靖宇:白山忠魂》《拏云志》《大道》《强国记:中国知识产权的力量》《风起胶济》《杨利伟:中国首位太空探路者》等。长篇报告文学《国碑》入选2019年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杨靖宇:白山忠魂》获第二届军事文化节优秀作品奖。《拏云志》入选中国青年出版社“新创业史计划”。短篇报告文学《黄河岸边有我家》上榜2022年度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短篇小说《小羊咩咩》获第六届“泰山文艺奖”。短篇报告文学《流泪的索玛花》获首届秋白中短篇报告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大道》获第十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优秀作品奖。
海报新闻记者 朱德蒙 实习生 左玉童
相关知识
李玉梅、陈静波、刘世芬带来小品表演《半夜猫叫》……
AI时代,在广东的沃土上撒下诗歌的种子
文学理论家沃尔科特 汇集词语去确认自己
邵丽:在黄河文明的厚土上写作
文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诗人米沃什颠沛于20世纪历史的壮阔一生
“我代表梅派,向大家问好!”李玉刚因一句话得罪梅兰芳儿子,到死都没原谅他
女子在李玉刚演唱会上大喊:李玉刚,我要给你生孩子
弟子登台演绎一出出 还原李玉芙与恩师梅兰芳的一幕幕
保罗沃克去世后范迪塞尔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承担起了照顾梅多沃克的责任
梅兰芳弟子李玉芙新收二徒,赓续梨园新篇
网址: 李玉梅:在文学沃土上不断耕耘 http://www.shhpp.com/newsview349526.html
推荐社会
- 1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8297
- 2包养百位嫩妹一夜9女,台湾富 6776
- 3猎艳?猎物!男子出国猎艳被间 4565
- 4这个打架子鼓的王安宇也太帅了 4405
- 5神仙选手!16岁全红婵已跳出 4028
- 6圆桌|从人和故事出发,谈谈推 3870
- 7读刘慈欣的《三体》:技术统治 3804
- 8真希望他们只是万千寻常人家中 3613
- 9导播:人都到齐了,来个大杂烩 3435
- 10孟子义李昀锐《奔跑吧》路透曝 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