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国宝》用文学再现 守护文明壮举

《国宝》用文学再现 守护文明壮举

来源:生活好品牌 时间:2025年10月11日 08:01

故宫博物院立院百年回望“文物南迁”:

《国宝》用文学再现 守护文明壮举

上图为1933年2月拍摄的太和门广场第一批文物南迁时的情景(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太和门广场(新华社发)。

2025年10月10日,坐落在北京中轴线核心位置的故宫博物院,迎来了它的100岁生日。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匾额悬挂于神武门,标志着这座昔日的皇家禁苑,正式向公众敞开大门,成为开放的文化空间。在百年的历史长廊中,有一段不可不提的传奇——故宫文物南迁。

万里南迁路

跨越二十余载的文明守护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又觊觎华北,故宫文物危如累卵。为安全考虑,故宫博物院牵头组织本院所藏的1.3万多箱文物和北平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等处的文物共1.9万余箱,分批南迁:文物被运离北平,先至上海、南京,后又分南、中、北三路,水陆并进向西南大后方疏散。文物先后分别辗转至贵州安顺、重庆、陕西汉中,最终转移至四川巴县(现属重庆)、乐山和峨眉临时库房存放。自此,从1933年2月5日深夜开始,历时20余载、横跨10余省市、行程数万里的文物南迁行动,过程艰难曲折,但文物几乎无一损毁、遗失,基本完整保存,成就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一个奇迹。

自2025年10月1日起,“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在故宫神武门展厅正式对外开放。展览通过百余件档案文献与珍贵文物,以“南迁北归国宝永存”“古物重光文脉赓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三大单元,生动再现这段跌宕起伏的文物守护历程。

以烟火民间视角

再现近代中国沧桑变迁

当时南迁文物属于国宝级珍品。其中包括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祭侄文稿》、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等在内的精品书画9000余幅,此外有瓷器、铜器、玉器、文献,《文渊阁四库全书》各种善本、刻本,以及每只重约一吨、上面镌刻着几百个神秘文字的国内最古老的先秦石刻“岐阳石鼓”等等。

故宫文物南迁不光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灵感。2025年1月,作家祝勇推出的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品以一个家庭的聚散离合为线索,折射出故宫文物南迁的宏大背景,从烟火民间视角再现近代中国的沧桑变迁。

作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多年来致力于故宫题材的书写,已出版《故宫建筑之美》《故宫的古画之美》等数十部著作,被誉为在纸上重建了一座故宫。在深入故宫历史的过程中,他与“文物南迁”这段往事相遇。2020年,为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与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六集纪录片《故宫文物南迁》推出,祝勇作为主力参与其中。为拍摄该片,他实地走访南迁路线,并采访了包括老故宫人庄尚严之子庄灵在内的多位亲历者后裔。随着对这段历史了解的深入,他愈发感到言犹未尽。

2023年,祝勇出版非虚构作品《故宫文物南迁》,系统梳理了这段历史的整体脉络。然而,他仍感人物情感的细节未能充分展开。“很多栩栩如生的细节在我心中呼之欲出,不写小说都不行了。”祝勇说。长篇小说《国宝》由此诞生。

文学照亮历史缝隙

一个故宫人的除夕夜

近百年前的正月,北平城里还沉浸在一股浓浓的春节节日氛围中。一场隐秘的征途悄然启动。1933年2月5日夜(正月十一),一批国宝级文物从紫禁城神武门广场起运。当时护送文物一同离开北平、走完全程“南迁”路的,有几十位故宫人。其中包括马衡、庄尚严、那志良等近10位故宫专家,还有一大批工人、眷属。在历史的大剪影背后,当时负责南迁的故宫人是如何具体操作南迁的每一个细节的?如何对文物精心盘点、造册、封箱……以保证文物在漫长的路途上不遭闪失?在文物守护之外,他们过着怎样的日常生活?92年前的除夕,在过年的氛围当中,想到将要守护国宝南迁的故宫人,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历史学家的记载和书写,往往并不触及这些层面。也因为有这样的空白,留给作家动用文学手段,给予充分表现的空间。

与学术研究多从物的层面、历史的角度去考证文物不同,文学最终聚焦的是文物背后的人。故宫文物南迁牵涉人、事、物众多,细节纷纭,要用一个小说作品去呈现,并不容易。《国宝》选择重点塑造一个叫那文松的故宫人,并围绕那文松护送石鼓等故宫文物南迁展开,从他个人的家庭悲欢离合映射出整个文物南迁历史。当时文物从北京到了上海、南京,又继续撤退至大西南,分为北、中、南三条路线。《国宝》小说里的主人公那文松负责护送文物撤退走的是北线,属于三条线中的重点:沿陇海铁路西行,先存宝鸡,后穿越秦蜀古道,迁于汉中、成都、峨眉各处。小说中,在文物即将南迁动身之前,那文松与家人共度除夕。一家人围着炉火守岁、聊天,饮酒。家人“兴致都很高,似乎在推杯换盏之间轻轻抹去了国家的伤痛。年轻的那文松不会想到,眼前的一切都会被时间带走,直到自己去世,再也没能和岳父、岳母、妻子,还有妻子腹中的孩子共度过春节,只有那晚的灯火,在时光的暗河里一直斑驳闪亮,一有机会,它的光线就会从他内心的缝隙里钻出来,洇染成片。很多年后,每当那文松忆起民国二十二年北平的春节,都觉得那么遥远、恍惚,好像做了一场梦。”

小说不是历史,却有擦亮历史的神奇力量。它划开岁月的迷雾,给予人类抵御遗忘和追求美好的勇气。故宫建院百年,文物南迁值得永远铭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相关知识

文学再现故宫文物南迁史,作家祝勇耗时5年写就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
用文学记录生态文明建设,“青山碧水新湖南”生态文学花垣创作交流活动启动
凝铸万里山河璀璨
听沈腾杨紫朱广权等如何“守护国宝”
《春山夜行》:用文学形式再现西北小城
长篇小说《国宝》重现故宫文物南迁之路
文明守望工程:用文物守护历史、滋养未来
小说《国宝》:回顾故宫文物南迁之路,以民间立场看近代中国
“九色鹿”担任国宝守护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用文明标注进步(文明的力量)

网址: 《国宝》用文学再现 守护文明壮举 http://www.shhpp.com/newsview350717.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

推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