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们还要“装睡”多久?

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们还要“装睡”多久?

来源:生活好品牌 时间:2020年06月04日 09:15

原标题: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们还要“装睡”多久?

特别声明:

本文由网易蜗牛读书领读人@白白的棉花球 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我们上当了。

都说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但是迄今为止,怎么就没能治愈人们心里那点见不得光,却害人害己的阴暗?

0 1

恐惧是可以被利用的

前段时间,有一个关于女孩被租客带走后遇害身亡的案件,这件事情造成的惨痛影响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事发几天后,不论是网上的舆论还是警方的搜救力度都已经足够壮大了,但是女孩依然音信全无。很多热心网友在帮忙和担心之余,想出了各种可能的原因来寻找搜救方向。

其中传播力度最大的,最让人担忧的,是网友关于封建行为的猜想。

这让我想起一些别的事情。从小时候看到的杂志比如《故事会》,到后来各种社交网站平台,三五不时的就会出现一些猎奇诡异的新闻或者故事来博人眼球。整体风格大都是人们熟悉又陌生的奇谈怪论,搭配黑白模糊的图片,营造出一种让人心慌意乱的气氛。

不过还好,我书读多了改变见识了,基本都是一笑而过。但是这些东西为什么还能苟延残喘的传播着?都说有需要才有市场,那究竟是谁在“需要”它们?

02

无知与恐惧一步之遥

答案是:“恐惧”需要它们。

正是人对某件事情或者某个想法的恐惧,一直催发着各种荒诞无稽之谈的传播,甚至引导着一些害人害己的行为。

一部分人发现,只要有人恐惧封建迷信的传闻,它就有利用价值,比如可以带来点击量。而恐惧又从何而来?可以被大加利用,以至于发生各种不忍耳闻的惨祸?

恐惧皆因无知而来。

人可以因为无知而可怕到什么程度呢?记得《西游记》里师徒四人途径一个小国,一个所谓的河神要定期供奉童男童女吗?

就是这样的事情在古代简直比比皆是。一直到后来人们开始把注意力放到河道整改上,才终于没有了“献祭”的习俗。

献祭虽然取消了,可是这个迷信而诡异的概念却一直被保留传承了下来。它经过各种演变进化,始终潜伏在人们心里,以及所有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暗角落。

比如,在 韩少功笔下的山寨里,这一切也依然存在。

03

韩少功笔下的灰色寓意

山寨乡民迂腐顽固,不擅长治理农田导致收成锐减。他们没有去大山外学习治农的方法,反而寄希望于“谷神”。于是按照老规矩。杀了一个男人祭祀。

除此以外,他们与另外一山寨发生暴力冲突,随后将他们的尸身煮而食之。

这一切,都是这山寨中的人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统...他们与时代脱节自成一派,顽固不化的在迂腐落后的封建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种深厚的封建无知,即使在新时代新思潮的冲击之下也难以打破。

山寨里的人不相信外面,外面的人不愿意管山寨。山寨成了文明社会下一颗无人认领的野草,方圆几里之内无人问津任由它自生自灭。

这一切催生出了鸡头寨特有的文化与氛围。

没有人能够轻易打破,也没有人愿意打破。深陷其中的人即使意识到了什么,也做不到成为点燃烈火焚烧腐朽的人,他顶多点燃一根香烟所需大小的火苗,然后再度被“传统”所吞噬。

在这种特殊的文化底蕴中成长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他们同样的落后愚昧,同样的可笑可怜。

其中,丙崽作为一个低能儿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侮辱嘲笑。上至老人,下至小儿,都曾经在他身上发泄过暴力。

丙崽好像成了一个标志,一个可以随意打骂而不必遭受道德谴责的怪物。每个人内心压抑许久的恶劣不堪的一面,全都肆无忌惮的发泄在了丙崽身上。

04

劣根性带来的暴力

丙崽成了一个容器,接受着山寨所有人卑劣不堪的人性攻击。

小说里处处弥漫着封建残余的气息,也处处揭示着人最难以控制的劣根性。这些都不仅仅存在于当时年代背景下的偏僻村落中,很大程度上它们不分时代的成为一个症结,始终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内心。

因为恐惧,因为无知,因为守旧,这一切就像把一面灰色的纱罩在了一副油彩上。我们远远的看着油彩觉得颜色很奇怪,却不知道那上面有一层若隐若现时有时无的纱布,一直遮挡着大众的视线。其实封建与恐惧之下的是什么?覆盖着油画的纱布又是什么?

是人与生俱来永远无法抹除的劣根性。是秉性难除的恃强凌弱,是根深蒂固愚昧顽固,是无知造成的恐惧和迷信。

而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讲简直是另一种暴力。

05

我不再骗你世间只有光明

《爸爸爸》作为韩少功乡土文学的代表作,

文字精湛而深远,寓意了许多值得警醒的社会难题。

恐惧与无知,简直是除了不可抗力外最大的伤害来源。 他不仅造成对别人的伤害,更会牢牢攥住一个人的心,半分缓步回头的空间也不留下。

那些在阴暗里横流的毒液,一不留神就会浸透人心,而人心在诱惑和恐惧面前是那么不堪一击。我们除了时刻警惕,坚定对科学和知识的追求进步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精神层面的防御工具。

而那些灰色的故事也不仅仅只是故事而已。它是一次又一次事实的美化,是人心一次又一次锤炼的凝缩。因此反而更加真实瞩目。

假如我们注定无法逃脱某些不幸的发生,不论是否身处其中,在它来临之前不断确认对知识与光明的信仰,是自我锤炼的唯一方式。

一部小说虽然不会告诉人们如何避免伤害,但它会时时刻刻提醒我们:

你在阳光下的背后,还有紧追不舍的灰暗。

创作好内容,成为蜗牛领读人,让你的想法让更多人看见。

小蜗等你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们还要“装睡”多久?
北方首次“极端”强降雨还要下多久
处在疫情生活中,我们最应该重读这本书
这本书值得一读
如果你想了解日本文学,读这本书就对了
一个装睡,一个装不知道,双向暗恋也太甜了吧!!!!
全球还要多久才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正常状态?7.4年!
这本书厉害,不只是因为情欲
《价值》不得不说张磊老师这本书不错!
人生漫漫,我们该如何学会治愈?或许这3本书能教会你

网址: 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们还要“装睡”多久? http://www.shhpp.com/newsview4693.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

推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