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被清空,心也归零
原标题:既被清空,心也归零
作者:东阳中学岘峰文学社副社长张嘉楠
写作的话,这应该是2021年的第一次。
很巧,也是成年后的第一次。
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也是整个一生中的第一次。
毕竟你让我拿出一些以前的东西,我现在已经办不到了。
只有记忆里的一些碎片了。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写长篇童话,印象中应该是只写了个开头和一两个小故事,剧情主线是很普通的善恶之争,好人必胜,内容也还记得一些,但是幼稚到我并不想讲出来。就只是单凭所谓的兴趣爱好或者更妥切的是一种一时兴起,写了大概六七页Word文档,就再也没有续集了。印象之所以那么深刻,是因为六七页中的半壁江山,是我为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精心设计”的封面、扉页,还有封底。当然,也很幼稚。
但那时候是最纯粹的热爱。
心无杂念,一丝不苟,“是把整颗心都捧出来的一场燃烧与盛放”。
然而,它开出的花结出的果实,都不见了。
入小学后,除去想象,还有纪实。攥着一支中华牌铅笔,我用拙劣的字体记录了身边一些嘻嘻哈哈和哈哈嘻嘻的场景,还为村里几个班里几个有鲜明特点的人“立了传”——这是说高级了,其实无非是用一种等同于日记的形式,记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然后发表一些天真的看法。记得小学的语文老师改作文时会在优的基础上加上一到五颗星,我就把五颗星的那些打成电子稿保存起来,作为纪念。
然而,这些代表着我最初容貌的文字,也消失了。
初中的记叙文没什么好言说的,千篇一律的压抑写景转折升华,抑或是什么小事情大道理,偶有创新,也只是在樊笼里舞蹈,很少有真正摆脱束缚的。立意就那么回事,只能求诸角度和写法。现在想来,常常以一种“奇怪”的视角和叙述方式去写作应该是得益于那时候的训练。除此之外,就只能是语言的翻新,从吞咽到咀嚼,从来者不拒到有所偏爱,再渐渐消化,一点一点,去靠近真实的自己。
然而,这整个蜕变过程的见证,也没留下。
再到后来,上了高中。从感性抒情的记叙文倏地到了理性思辨的议论文,这其中的坎对我来说有点难以逾越。刚开始改变的时候是有些挣扎的,常常是拿着笔却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就好像一条大街上的所有行人都与我背道而驰,不断的摩肩接踵迫使我跟着人流,一边向前,一边后退,惶惶不知所措,迷茫得就像我的青春,我的当下。
也好在不算全盘皆输,议论文也偶有出彩的,成了我文件夹的一份子;高中假期得空还是会操起笔杆子耕耘一片自由的田地,散文也好,小说也罢,都有留下一点一点的足迹。那些最本真的释放与解脱,或许是漆漆暮色中难得的一点璀璨,汇聚起来,摇曳在黑夜中,指引我的远方。
然而,我的,我的独一无二的万丈星河啊,也黯淡进无边无际的夜色里了。
都没了。
难道是因为西伯利亚不再吹出冷风,因为撒哈拉沙漠从此细雨连绵,因为马里亚纳海沟和珠穆朗玛峰亲吻在一起,因为我的心已经破碎不堪我的思想已经错杂紊乱我的言语已经失去理智,所以我的过去,它才不见了吗?
不见了。
刚开始知道自己文件夹意外被删后,我面对着一个可以与世界各地的通信的无所不能的电脑却如同面对一堵白色的墙。这墙逐渐蔓延,吞噬掉我曾经对之乐此不疲的游戏和音乐,吞噬掉曾经创造我的世界的布满我的指纹的键盘,吞噬掉仿佛可以攥在我手中的鼠标或是未来,吞噬掉我的朝朝夕夕和兜兜转转,最后连并着我自己,也一起吞噬掉了。就像《失明症漫记》里的那样,我的世界被白色裹挟,一望无际,不知所终,这种白色带来的恐惧与惶惑一点也不亚于漆黑,甚至更胜一筹。
我……
我想起了一篇叫《消化是一件残忍而自然的事》的文章,它里面写道:
“在帕特森用来写诗的笔记本被自家狗狗撕碎之后,他惶恐不已又无话可说的样子让人难过。对这样一个平凡又内敛的人来说,他甚至不敢说出被摧毁的那个东西对他有多么重要。即使是梦想,即使是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中唯一的微光,他也不敢承认。”
屏幕里的我在和朋友们发着呲牙与牢骚,仿佛一场没心没肺的抱怨之后,伤口就会自动愈合,疼痛就会成为过去。
这不可能。
“生活一切如常,似乎再无波澜。偶尔,他(帕特森)会一个人走到瀑布前静坐,吃着简单的三明治发着呆。”
我也不会再在脸上挂着一副奔丧的表情,那样的感性我怕被说成做作或是矫情。我不敢承认我很难过,我只得自己承受伤与苦痛,只得自己“把那个结石般的固状物费劲地整个吞下”。脸上的不动声色与若无其事,是为了像个大人似的保护好自己,即使心里有那么一个自己在歇斯底里,我也会微笑着,跟帕特森一样淡淡地说:
“没关系,那只不过是一些写在水上的句子。”
后来,有不少朋友跟我说,“那就重新开始”。我刚开始非常抵触,觉得过去都被弄丢了,未来再光芒万丈也会有一段缺憾无法弥补。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我以前笔耕不辍的时候。在这样一个伤心的节骨眼上,我又非常自然而习惯地想起了写作,想起了那个曾经陪我抒发过无数感慨的挚友——“那些在我们心里并且只在我们心里发生的巨变最终会平息下来,热爱终究是热爱,即使它曾让我们感觉受伤。”
热爱终究是热爱。
在电影《帕特森》的最后,帕特森在瀑布前遇到了一个日本人,那个人给了他一个新的空白笔记本,对他说:“有时候空白代表着更多的可能。”
因此,我拿起鼠标,在桌面上新建了一个文件夹,打开,看到“无文件”三个字随即被我新建的第一个文档替代,然后键入了这篇文字。
毕竟,过去的已过去,但未来还没有来。
成年后的第一篇
有感于之前所有文字意外被删而记
完成于2021年2月6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既被清空,心也归零
早读:让心归零,迎接美好
容祖儿《归零》舞台真的太好看了……
归零“再出发”
春节就这样过完了,让心归零,从头开始
心灵要适时归零,才能看清这个世界
学会把自己清零
自曝遭比伯性侵者清空社交网 被指多处错误和漏洞
不必纠结当下,也不必忧虑未来
郑爽清空微博后,把头像也换了,谁能看懂这张图?
网址: 既被清空,心也归零 http://www.shhpp.com/newsview87262.html
推荐社会
- 1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7650
- 2包养百位嫩妹一夜9女,台湾富 6755
- 3猎艳?猎物!男子出国猎艳被间 4555
- 4这个打架子鼓的王安宇也太帅了 4391
- 5神仙选手!16岁全红婵已跳出 4024
- 6圆桌|从人和故事出发,谈谈推 3637
- 7真希望他们只是万千寻常人家中 3604
- 8导播:人都到齐了,来个大杂烩 3421
- 9陪你走出低谷,提升自我——1 3040
- 10澳洲网红邦妮布鲁 畅谈和10 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