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何以成“砖家”
原标题:专家何以成“砖家”
□亦之
词汇的含义会随时代而变迁。这个过程中,由褒至贬的词义变迁,反映了复杂的社会心态,而那些折射出信任危机的变化,尤需引起注意。这方面,专家一词无疑具有代表性。
专家,原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的人。在传统印象中,他们或有经天纬地之才,在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或有见微知著之能,于细微处见精深。在关键时刻,他们总能给出真知灼见,开一剂救命良方,按理说,这个群体是智慧的象征、社会的良心,是受到追捧、仰慕的对象。
然而,由于观点雷人、预测吃瘪,现如今,部分专家的公共形象越来越差,被网友们戏称为“砖家”。比如,有专家建议,“低收入群体可以出租闲置屋,或用私家车拉活”,堪称现世版“何不食肉糜”。有专家建议,“为保持我国竞争优势,就不能提高劳动者工资”,称之为当代黄世仁也不为过。还有专家对年轻人谆谆教导:“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孩子。”但不知成家之后的衣食花销,这位金牌“老娘舅”可曾想过?
这都是捕风捉影、断章取义吗?还真不一定。面对质疑,部分专家选择引经据典、正面硬扛,沉重的书袋一路从上古哲学思潮掉到当下文化语境,如果能从泛黄残卷中找到只言片语来佐证论点,便立马指斥大众“无知无畏”。这类书呆子的问题在于,对知识没有稳固、坚实的认识体系,对社会生活缺乏全面、深入的体验与了解,迷失在花团锦簇的概念中却不自知,最终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乙己”,徒增笑柄。
另一些人就比较危险了。他们是制造话题的“巨人”,厘清谬误的矮子,屡屡放出“雷言”,却始终保持鸵鸟心态,要么含糊其词,要么装聋作哑,总之绝不正面回应。他们老于世故、精于算计,熟谙传播规律,善于在风高浪急的社交媒体上闲庭信步,把舆论场玩成了名利场,就算有雷言雷语被网民口诛笔伐,也能推波助澜,用热点话题“引流”热点人物,出了名,牟了利,还为个人发展造势,可谓一石三鸟,名利双收。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华文明能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很大原因在于历代先贤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供后辈含英咀华、增长智慧。这并不是在唱高调,在某种意义上,当下个别“砖家”的雷言雷语,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历史底稿,被后人拿着放大镜审视。这绝非危言耸听,毕竟“文章千古事”,百年之后,我们都希望留下一笔思想财富,别让当下舆论场上的几根鸡毛,带偏了后人对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看法。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专家何以成“砖家”
鉴宝专家蔡国声怒斥节目骗局:为了利益,直接将赝品说成真品
山东临清:运河边的“砖”文化
他随意画了两颗白菜,逼真似照片,白菜下面的半截砖引起专家注意
古砖和瓦当
《唐砖》第三十三集,男主大理寺探监,发现墨家机关成关键信息!
预告片 发微博 换一个文案: 何以为家 何以为人 何处安放吾身……
柔性供应链何以成刚需
话剧《茶馆》何以成经典
马未都:专家越来越多,但收藏界真正值得信任的专家,只此一人!
网址: 专家何以成“砖家” http://www.shhpp.com/newsview133163.html
推荐社会
- 1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8164
- 2包养百位嫩妹一夜9女,台湾富 6766
- 3猎艳?猎物!男子出国猎艳被间 4559
- 4这个打架子鼓的王安宇也太帅了 4405
- 5神仙选手!16岁全红婵已跳出 4026
- 6圆桌|从人和故事出发,谈谈推 3790
- 7真希望他们只是万千寻常人家中 3609
- 8导播:人都到齐了,来个大杂烩 3435
- 9读刘慈欣的《三体》:技术统治 3383
- 10孟子义李昀锐《奔跑吧》路透曝 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