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路行千里远,人间万物情——路内长篇新作《山水》在京首发

路行千里远,人间万物情——路内长篇新作《山水》在京首发

来源:生活好品牌 时间:2025年10月09日 18:01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李然

近日,作家路内的长篇力作《山水》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活动以“路行千里远,人间万物情”为主题,邀请了南京大学教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与路内对谈,主持人刘芳菲与两位作家一起,带领现场和线上观众走进了这部跨越半个世纪的家庭史诗。

小说以克制的情感、精巧的结构,讲述司机路承宗与妻子周爱玲从抗战烽火到改革开放时代横跨五十载的生死相守,辅线铺展收养五个孩子温情与欢笑交织的往事,以一个特殊家庭的冷暖悲欢折射出半个世纪中国的变迁,见证个体命运与时代史诗的磅礴共振。

如果说路内早年的《少年巴比伦》带着青春期的躁动与不羁,那么《山水》则展现了一个作家步入中年后的沉稳与深邃。这部酝酿十余年的作品,不仅是一次对家族往事的回望,更是一次对普通中国人精神底色的探寻。

活动现场,左起:刘芳菲、毕飞宇、路内

难日子里找微光

《山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选择了司机路承宗的一生这一鲜为人知的视角,来观照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汽车是现代性的重要标志,司机亦在共和国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说细致描绘了从美式雪佛兰、道奇到苏联嘎斯等各种车型,每一种汽车都代表一个时代,也象征着人物命运的起伏。

发布会上,路内详细讲述了《山水》的创作源头。小说主人公路承宗的原型,正是他的祖父:抗战时开道奇卡车支援前线,抗美援朝时遭遇美军飞机却奇迹生还,连“见血要换轮胎”的祖训,都源自家族真实的司机传承。

这些藏在长辈口中的故事,让路内记了几十年。祖父在朝鲜战场与美军飞机的周旋、曾祖父逃荒到苏州的谋生经历、家族中的司机们严格遵守的规矩,都成了小说里最动人的细节。

乱世里的生存从不是英雄叙事,而是普通人在绝境中抓住的那一点点“微光”。毕飞宇作为同行,在现场直言被这份“微光”打动。很多作家会把这样的题材写成大史诗,可路内没有。他连路承宗和周爱玲的恋爱、婚礼都没写,只写他们在战乱中埋尸体时的一句承诺。在毕飞宇看来,这种克制的表达恰恰是《山水》的高明之处,好的小说不抒情,而是把情感藏在细节里。路承宗为保护周爱玲,提着刀闯日本军事区,哪怕肋骨受伤留疤、后来患上肺癌也不后悔,这种藏在行动里的爱,比直白的告白更有力量。

毕飞宇说“这种写法帮助读者理解生活,看到人性中的善良。路内选择不写他们如何表白、如何结婚,这种省略需要勇气,需要手很狠,但写得特别好。”

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毕飞宇

找一条回家的路,其实是与自我相遇

《山水》中最打动人的设定,是路承宗和周爱玲收养了五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组建了一个特殊的家庭。路内曾在采访中表示:“这部小说谈不上家族叙事,甚至有点反家族叙事。”小说开篇,路承宗就忙着帮孩子们找亲生父亲,而这个拼凑起来的家,却比许多血缘家庭更有凝聚力。“我舅公退休后回农村,门口突然多了个弃婴,警察让他收养,说‘你对领养的儿子好,别人才放心把孩子交给你’。”“家”,不是血缘,而是彼此的选择与担当。

书中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周爱玲老了以后,有人想让她再收养一个孩子,她体力不济却仍犹豫,女儿劝她想点开心的事,她却答:“等你将来老了,也会觉得自己像鸣凤,小小年纪上了一条船,以后的事情没人知道,一辈子,找条回家的路,走很久,看见你自己站在前面。”这里的“回家”不是回到某个地方,而是找到心灵的归处。

小说中,路承宗对孩子们说:“做你们的爸爸比做司机还难,而且不会有退休的时候。”周爱玲对女儿说:“一辈子,找条回家的路,走很久,看见你自己站在前面。”这样朴素的语言,道出了非血缘家庭中更为纯粹的情感联结。路内通过这个特殊家庭的故事,重新探讨了“家”的本质——真正维系我们的不是血缘,而是彼此的诚与真。

毕飞宇则特别欣赏路内对家庭伦理的刻画:“路承宗临终前为养女争取婚姻认可的段落,展现了非血缘家庭中的深沉情感。这种不抒情却充满力量的处理方式,正是好小说的特质。”

在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传统的家族观念逐渐淡薄,《山水》通过这样一个特殊家庭的故事,重新探讨了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结的本质。这种“反家族”的家族叙事,反而印证了一种新的家庭观念。

每个人一生都在找寻一条回家的路,但这条路的尽头,其实是与自我的相遇。路内曾在采访中提到,以“山水”为名,寓意深刻:“山水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生路,起起伏伏的;二是在小说里特别谈到了,‘看山水’是一种态度,既是胸怀远大,也是隐忍克制。”

普通人的坚守

“我写长篇有个奇怪的能力,能估算出写完需要多久。《雾行者》算的五年,40多万字,真的写了四年半;《山水》构思了十年,最后用十四个月写完,连除夕夜都在赶结尾。”路内提到,写长篇就像“看得见500米外的宝塔尖”,知道方向就不会迷茫。而这份对写作的认真,其实也源自家族的传承。祖父开车时对轮胎的敬畏,也成为他写小说时对文字的敬畏。

毕飞宇特别称赞周爱玲这一角色的塑造,他认为可能有读者认为这个人物有些“刻薄”或“少根筋”,但放在战乱背景下,周爱玲的坚强和直接显得尤为真实。毕飞宇甚至认为,将来回顾中国当代文学时,有人会记得周爱玲这个形象。

谈及创作技巧,毕飞宇指出路内在对话写作上的突破,尤其是路承宗与周爱玲之间的对话,写得非常精彩。在该省略的地方大胆省略,却在对话的关键处多加一帧,这种处理方式很有托尔斯泰的风范。

路内谈到自己的写作态度时说:“我是一个比较认真的作家。我到炫技的时候会稍微警惕一下自己不要这么干,我到特别真诚的时候也会稍微提醒一下自己你也不要这么干。你用自己的真诚非要去赚取读者感情的投入,其实也是有一点点问题的。”他认为,作家写小说时需要“稍微冷一点点,往后退一点点,不要替读者先哭”。

《山水》作者路内

《山水》的创作历经十年酝酿,路内曾坦言直到年满五十,才感觉自己可以驾驭这个题材。小说时间跨度从1936年至1996年,恰好一个甲子。透过司机这一职业视角,路内巧妙地串联起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路内曾表示:“这部小说是‘世道人心’的写照。”在他看来,历史的长河中,普通人或许无法决定时代的走向,但却可以守住内心的善良与温暖。

随着《山水》的出版,路内完成了他的第九部长篇小说。从《少年巴比伦》《慈悲》到《山水》,路内的创作始终关注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起伏。而这部新作,或许标志着他创作生涯的一个新的高度——更加沉稳、深邃,却也保留着特有的路氏幽默与温情。

正如小说结尾那只两次逃走的熊猫,最终选择回归保护基地一样,路内通过《山水》告诉我们:无论走过多少山水,最终的归途,永远是内心的善良与坚守。当世界支离破碎时,唯有爱能永恒,这是路内通过《山水》传递给读者的温暖信念。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知识

路行千里远,人间万物情——路内长篇新作《山水》在京首发
蔡骏首部半自传体长篇新作《春夜》在京首发
路内将“沉潜中年之思”写到极致
江湖路远,初心依旧!
千年历史的文脉!《行走大运河》在京首发
Cover2021三行家书|路行千里,家书随行 金苹果教育集团加入“三行家书”征集活动
《再会南洋——南侨机工后人千里寻亲路》出版
《水煮三国》作者成君忆新作《你好,优诗美地》首发
这些年我们喜欢的“路小路” 毛尖、马伯庸畅谈路内“追随系列”
J.K.罗琳新作《伊卡狛格》首发

网址: 路行千里远,人间万物情——路内长篇新作《山水》在京首发 http://www.shhpp.com/newsview350540.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

推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