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作家协会会员黄勤:结缘日报,绽放文学梦想
从闽西大山走出的女子,到厦门市作家协会会员;从在海峡博客记录生活的文学爱好者,到在《厦门日报》“海燕”文学版发表作品的创作者,黄勤与《厦门日报》的故事,始于2007年。她以笔为媒,书写对厦门的热爱,也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与创作中,完成了从“读者”到“作者”的蜕变。
黄勤
定期投稿
有生活散文也有文艺评论
2007年,黄勤怀揣着对城市的向往来到厦门。初到之时,尚未找到工作的她,将大量时间投入到阅读与文字中,厦门日报社旗下的厦门网成为她了解这座城市的一个窗口。
“那时候每天都刷厦门网,看本地新闻,后来发现还有个海峡博客,便注册了账号。”黄勤说。在海峡博客里,她分享生活点滴、记录家乡回忆,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博友。
也是在这一年,黄勤开始订阅《厦门日报》。“翻报纸成了每天的习惯,尤其是副刊版面,总觉得那些文字特别贴近生活。”没想到,这份“每日一读”的坚持,会成为日后自己文学之路的重要铺垫。
2009年,在博友的鼓励下,黄勤将一篇题为《哥哥曾经是个兵》的散文投给《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没想到,稿件一经投递便成功发表。“看到自己的文字印在报纸上时,特别激动,那种成就感至今记得。”她说,自那以后,她开始定期投稿,从记录生活的散文,到兼具观点的文艺评论,作品陆续刊登在“城市副刊”与“文化周刊”。
双向奔赴
在创作中找到城市归属感
真正的突破,来自“海燕”文学版的投稿经历。“‘海燕’版要求更高,我投了好几次都被退了。”黄勤回忆,当时编辑老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耐心指导:“还记得当时投了一篇名为《酱油炒饭》的文章,编辑老师跟我说,写作时不要过于平铺直叙,适当的地方可以多一些情感表达,多描述内心感受。”正是这句点拨,让她醍醐灌顶,找准了创作的方向。此后,黄勤笔耕不辍,一年后,稿件陆续登上“海燕”文学版面,她的写作水平也获得提升。黄勤说,这份“双向认可”,让她更加坚定了与文字同行的决心。
18年来,黄勤不仅坚持订阅《厦门日报》,还将每一篇发表的作品精心整理成剪报,精心收藏。这些剪报,不仅是她个人的创作档案,更是她与厦门、与《厦门日报》共同成长的见证。
《厦门日报》组织的座谈会、颁奖会,尤其是每年的读者嘉年华,更让她与线上博友实现了“奔现”。黄勤笑着说,最巧的一次,一名博友在评论里说她写的家乡内容“很熟悉”,一聊才发现,两人不仅是老乡,还是旧识——对方是她先生同学的妹妹,在老家时曾多次碰面。“因为网名,我们在线上认不出彼此;因为《厦门日报》,我们在线下重新相识,这太奇妙了。”
如今,身为厦门市作家协会会员的黄勤,依旧保持着每日阅读《厦门日报》、坚持创作的习惯。在她眼中,《厦门日报》不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个平台、一位“老师”,它见证了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成长,也让一位异乡人,在笔墨间找到了归属感,与这座城市紧紧相连。
(文/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图/受访者 提供)
相关知识
头条:中国化工文联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谢国民加盟流光文苑!
金理《风中结缘》:评论家和作家的理想关系
【风采录】中国好诗作家协会会员杨红兵
【风采录】中国好诗作家协会会员郭程岗
博士论文致谢走:同命运抗争,与梦想结缘
作家吴茂盛分享“文学经典力量与人生梦想”
28岁青年作家卜文哲,爬山时发生意外离世
青年作家卜文哲爬山时发生意外离世,年仅28岁
青年作家的责任与使命|文学自由谈
年仅28岁,青年作家卜文哲意外离世
网址: 厦门市作家协会会员黄勤:结缘日报,绽放文学梦想 http://www.shhpp.com/newsview351936.html
推荐社会
- 1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8297
- 2包养百位嫩妹一夜9女,台湾富 6776
- 3猎艳?猎物!男子出国猎艳被间 4565
- 4这个打架子鼓的王安宇也太帅了 4405
- 5神仙选手!16岁全红婵已跳出 4028
- 6圆桌|从人和故事出发,谈谈推 3870
- 7读刘慈欣的《三体》:技术统治 3804
- 8真希望他们只是万千寻常人家中 3613
- 9导播:人都到齐了,来个大杂烩 3435
- 10孟子义李昀锐《奔跑吧》路透曝 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