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直立行走关键在骨盆进化的“两小步”
人类骨盆在时空尺度上的演化。图片来源:百诺时·哈吉安/《自然》
人类为什么能昂首挺胸地走路,而不是像猿类那样弯腰驼背地在树上荡来荡去?答案,藏在人们屁股上方那块扇子一样的骨头里。这块骨头叫髂骨,是骨盆的“屋顶”,也是人类直立行走的关键。《自然》杂志最新的一篇论文揭开了这个演化谜题,原来,人类能用两条腿走路,靠的不是一大步,而是骨盆里的“两小步”。
别看髂骨不起眼,它可是支撑人类直立行走的核心工程。它固定着臀中肌和臀大肌,让人们走路不摇晃、跑步不摔倒。可为什么人类的髂骨是又宽又弯的扇形,而黑猩猩、大猩猩的却又长又平?这可不是随便长的,而是经过了两场精妙的“改造升级”。
第一步变革发生在“软骨工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骨骼是从软骨慢慢变成硬骨的,而软骨的生长方向决定了骨头的最终形状。研究发现,在人类胎儿中,髂骨的软骨生长板发生了神奇的转向。它不再像其他灵长类那样水平延伸,而是开始垂直发力,向上竖起。这像是把原本横向铺展的屋顶桁架,改成了竖直支撑的承重墙,为直立的身体提供了更强的稳定性。
但这还不够,第二步变革紧随其后——“造骨模式”大换血。当软骨准备好后,骨细胞就开始在上面“盖楼”,一层层沉积成坚硬的骨骼。科学家发现,人类的骨细胞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施工计划”和其他猿类完全不同。它们不是均匀地铺开,而是有节奏、有重点地在特定区域加速沉积,最终塑造出人类特有的弯曲扇形结构。
神奇的是,这“两步”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像一对默契的搭档,在分子层面上紧密配合。科学家在人类髂骨的发育过程中,找到了数百个活跃的基因开关,这些调控序列就像施工图纸上的标记,指挥着软骨怎么长、骨头怎么盖。而这些“图纸”在演化过程中被不断优化,经过自然选择的千锤百炼,最终打造出人类独一无二的直立行走。
这项研究不仅阐释了人类是怎么站起来的,还揭示了演化是如何通过微小的发育调整,实现功能的巨大飞跃。原来,从爬行到直立,并不需要翻天覆地的巨变,只需要在骨盆里悄悄完成“两小步”:一次软骨生长方向的转向,一次骨细胞沉积模式的革新。
小小骨盆藏着的可不只是“坐骨”,而是一部浓缩了数百万年演化的奇迹。演化没有蓝图,但它懂得用最聪明的“小步快走”,把人类送上直立行走的巅峰。
(责编:刘敬、孙娜)作者:本报记者 张梦然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相关知识
爬行村有何秘密?全村人都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四肢爬行
南非发现200万年前头骨化石 提供人类进化新信息
有点甜~ 姜美娜+卞宇錫,《直立行走的历史》韩国爱情喜剧电影推荐
原创 SpaceX“龙”:马斯克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世界上最惨的鱼,花了3亿年才进化成功,没想到遇到了中国吃货
美国科学家:UFO可能是未来人类时空穿越回地球的飞行器?
郭欣评《离开荒野》︱折叠进化——人类创造物种的剪影
世界之最腿长两米却无法站立行走
首部中国和新西兰动画合拍片《直立象传说》定档7月30日
从进化看意识的特性
网址: 人类直立行走关键在骨盆进化的“两小步” http://www.shhpp.com/zhidaoview1455.html
推荐生活
- 1媚俗成了我们日常的美学与道德 274
- 2爱在日常,才不寻常 176
- 3陈若仪分享趣味日常 Kimi 149
- 4海军上校回家探亲,去邻居家取 143
- 5成功者的26个日常习惯,第1 142
- 6日常使用紫砂是老壶好还是新壶 141
- 7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常说:“你 140
- 8陆桐说茶:简单易懂选茶窍门, 134
- 9《日常幻想指南》定档9.19 133
- 10霍启刚郭晶晶带孩子听音乐会,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