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脑,正在被薯片“劫持”?警惕超加工食品的“陷阱”
凌晨两点,你窝在沙发里刷剧,手边的薯片袋已经空了两包,奶茶也吸到了底。明明不饿,却控制不住想把最后一口饼干塞进嘴里。你以为这只是“嘴馋”?最近,赫尔辛基大学医学院利用英国生物银行超过50万名的样本进行的研究发现,那些你爱到停不下来的零食、快餐、奶茶,可能正在悄悄改变你的大脑,让你陷入“越吃越想吃”的恶性循环。
先搞懂:什么是“超加工食品”?
别以为“加工食品”就是不好的。我们每天吃的米饭(脱壳加工)、酸奶(发酵加工)也属于加工食品,但今天要聊的“超加工食品”,是食品工业的“终极产物”。
简单说,超加工食品就是那些你看配料表,一半以上都是不认识的化学名称的食物。比如:
薯片:除了土豆,还有部分氢化植物油、味精、抗氧化剂、增味剂……
奶茶:奶精(植脂末)、果葡糖浆、乳化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香精……
速食汉堡:冷冻肉饼(含防腐剂)、面包(含改良剂)、酱料(含增稠剂)……
国际上对食物广泛采用的分类系统是“NOVA食品分类”,该系统考虑了食物的加工性质、加工程度和目的,将食物分为四个等级:
1、未加工或最少加工食物
这类食物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处理,例如干燥、研磨、蒸煮、烘烤、杀菌、冷藏、冷冻等。它们主要是为了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如糙米、白米、燕麦、面粉、肉类、鸡蛋、鲜奶、奶粉、茶、咖啡、饮用水等。
2、经过加工烹饪的原料
通过从第一级食物或天然食物中提取而获得,例如从植物中提取的橄榄油、牛奶提炼出的奶油、从甘蔗提取的糖或糖浆以及从玉米或其他植物中提取的淀粉等。
3、加工食品
通常是第一级和第二级食品的组合,主要目的是提高食物的保存度和风味,例如各种罐头食品、现做面包、起司等。
4、超加工食品
除了糖、盐、油之外,还添加了多种化学成分,例如防腐剂、甜味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这些食品旨在使外观更吸引人,味道更浓郁,包括含糖饮料、玉米脆片、饼干、蛋糕、超市包装的面包、香肠、薯条、微波即食食品等。
超加工食品在悄悄“改造”你的大脑?
研究发现,超加工食品会直接“攻击”你大脑里负责“吃”的关键区域,让你从“想吃”变成“忍不住要吃”。
1、大脑里的“食欲调节器”被搞乱了
你的大脑里有个叫下丘脑的“小司令部”,专门负责调控食欲。当你吃饱了,它会发出“别吃了”的信号;饿了,就催你找东西吃。
但超加工食品会让下丘脑“失灵”。研究发现,常吃超加工食品的人,下丘脑的组织变得更“紧实”(医学上叫“平均扩散系数降低”),这其实是神经炎症的信号。想象一下:这样一来,要么你一直喊“饿”,要么根本收不到“吃饱”的信号。
2、“奖励中心”被绑架,越吃越上瘾
伏隔核,是大脑的“快乐引擎”,吃美食、玩游戏时,它会分泌多巴胺让你开心。但超加工食品会把这个“引擎”调得异常灵敏。
研究显示,超加工食品吃得多的人,伏隔核的细胞密度变低(细胞内体积分数降低),组织变得松散(平均扩散系数升高)。也就是说,你的“快乐引擎”变得迟钝了。以前吃一块蛋糕就满足,现在要吃三块才能获得同样的快乐。
3、还有一群“帮凶”脑区
苍白球和壳核:负责控制“冲动进食”,它们的细胞改变后,你会更难抵抗眼前的零食。
杏仁核:管理“情绪性进食”,压力大时,它会催你吃高糖高油的食物解压,而超加工食品会让这种反应更强烈。
研究发现吃超加工食品会影响大脑里一条叫 “终纹” 的神经通路(它连接着负责调节食欲的下丘脑和处理情绪的杏仁核)。这条通路的结构变化,可能会让大脑的 “失控进食” 行为更明显 —— 比如明明不饿,却忍不住想吃,尤其想吃高糖高脂的超加工食品。
这些脑区联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吃超加工食品→脑区结构改变→更想吃超加工食品→脑区更受伤……最后,你不是在“吃东西”,而是被食物“控制”了。
4、“隐形杀手”推波助澜
除了脑伤害,还得说一说其他伤害。
炎症:超加工食品里的部分添加剂会破坏肠道菌群,引发全身炎症。血液里的炎症因子会顺着血管跑到大脑,直接伤害神经细胞,导致大脑认知能力下降。(补充说明:本文所述神经炎症为亚临床状态,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病理性炎症有本质区别。)
血脂异常: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降低时,大脑的血管会被“堵住”,神经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慢慢变“瘦”变“弱”。
高血糖:长期高血糖会像“糖水”一样浸泡神经细胞,让它们失去功能。这也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记忆力下降。
即使你吃不胖,常吃超加工食品也可能让大脑受伤。
怎么跳出这个“陷阱”?3个实用小技巧
1、学会看配料表:避开“添加剂大户”
买东西前花10秒看配料表,如果前3位出现“氢化植物油”“果葡糖浆”“人造奶油”,或者添加剂超过5种(比如防腐剂、增味剂、色素扎堆),果断放下。
2、用“轻度加工”替代“超加工”
想喝甜的?用鲜榨果汁(加少量水)替代奶茶;
想吃零食?烤红薯、煮玉米替代薯片;
赶时间?全麦面包+煎蛋替代速冻汉堡。
这些食物保留了更多天然营养,还能让大脑慢慢找回“正常的食欲信号”。
3、吃饭时“别分心”
研究发现,边刷手机边吃,大脑会“忘记”自己吃了多少,更容易吃超标。试试吃饭时专注于食物的味道,嚼慢一点让下丘脑有足够时间收到“吃饱”的信号。
最后想说:偶尔吃没关系,别让它成习惯。
谁还没爱过几包薯片、几杯奶茶呢?偶尔吃一次,身体和大脑都能“扛住”。
下次再拿起零食袋时,或许可以停一秒想想:是你真的想吃,还是被“改造”过的大脑在“喊”你吃?想清楚这一点,你就赢了第一步。
温馨提示:文中提及的‘伤害’指长期过量摄入的潜在风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在安全剂量内无健康危害。
作者:九一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张婵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编:邢郑、杨鸿光)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相关知识
你的大脑,正在被薯片“劫持”?警惕超加工食品的“陷阱”
加在食品加工过程的食品色素脱色剂
Doritos薯片2021超级碗广告:2D版马修麦康纳
徐新驰拿薯片吓余景天,结果竟没被吓到,人间拖把消失了吗?
男人一觉睡醒,竟变成了纸片人,可刚偷了袋薯片,结果却傻眼了
注意辨别风险 警惕返利陷阱
章子怡人间清醒,录节目曾反问汪峰:你想要我的银行密码?超警惕
警惕“山寨”食品借搭售冒头
你吃的东西,真的会影响你的心情
5大类食品7批次样品检验不合格,你“踩雷”了吗?
网址: 你的大脑,正在被薯片“劫持”?警惕超加工食品的“陷阱” http://www.shhpp.com/zhidaoview1464.html
推荐生活
- 1媚俗成了我们日常的美学与道德 274
- 2爱在日常,才不寻常 176
- 3陈若仪分享趣味日常 Kimi 149
- 4海军上校回家探亲,去邻居家取 143
- 5成功者的26个日常习惯,第1 142
- 6日常使用紫砂是老壶好还是新壶 141
- 7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常说:“你 140
- 8陆桐说茶:简单易懂选茶窍门, 134
- 9《日常幻想指南》定档9.19 133
- 10霍启刚郭晶晶带孩子听音乐会,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