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变隐士的道路
一些文人总是喜欢干预权力,或者说喜欢借助权力推行自己的学说,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当然也有的文人干预权力不行,就要退隐林泉去做隐士,还有的文人直接去做隐士,并不想在权力系统中摸爬滚打。文人变隐士的道路充满了太多的心酸和无奈,并非文人真的喜欢做隐士,而是现实条件不允许,或者说他们不能与世俗同流合污,就只能去做隐士。
商朝的臣子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跑到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被视为有气节的典范,其实他们做了隐士,不喜欢变节。文人读书之后,掌握了很多知识,也有自己的思想,应该忠君爱国,而不应该轻易叛变投敌。即便改朝换代以后,文人也仍然要保持自己的细节。叫作“忠臣不事二主”。但文人并非都是忠臣,很多文人侍奉第二个君主,摇身一变,就成了新朝的臣子。这种行为被其他的文人不耻,但能够保持独立气节的文人并不多,反倒是一些不做官的文人能够保持独立人格和气节,不和新朝的君主合作,尤其是晚明时期,很多明朝的遗民都跑到山里去隐居,有的还要对抗清朝。文人变隐士有很多苦衷,并非他们真的喜欢变成隐士。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之后,学说没有被采纳,思想不能够推广,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说:“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似乎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态度,但对于文人从政来说,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人读书就是为了修齐治平,哪怕帮助君主治理天下,也仍然可以实现一世功业,甚至子孙后代都要跟着享福。倘若文人没有从政,就觉得读书很失败,或者说没有在官场里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觉得读书没什么用。
文人总是带有功利目的读书,要想通过书中的知识获得治理天下的大道,谈何容易?文人大多迷信书本,迷信圣贤思想,总是想要建功立业,要实现圣人三境界,叫做立功、立德、立言。一旦实现不了,他们就感觉人生遇到了最大的挫折。但进入官场的文人并非这样,而是迅速蜕变,要拼命搜刮银子,送给上级才能升更大的官,获得更多的财富。陶渊明不愿意和官场的同僚同流合污,也不愿意侍奉篡位的皇帝,要保持读书人的细节,就躬耕田园,“采菊东篱下”了。并非他不想做官,也并非他不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而是无力施展,社会条件不允许。陶渊明的闲适和淡雅给后代读书人提供了范本,很多读书人都受到他的影响,不仅写诗作文受到他的影响,而且人格和理想方面也受到他的影响。好像陶渊明成了文人变隐士道路的领路人,他的思想成了文人精神的港湾,尤其是那些仕途不得意的文人,很容易躲进陶渊明的精神港湾,在里面流连忘返。无论是韩愈还是柳宗元,无论是苏轼还是黄庭坚,都受到陶渊明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贬官之后,会欣赏身边的事物,赏菊、喝酒、参禅、打坐,似乎无意于仕途,但他们分明又有着儒家修齐治平的精神,要给皇帝写信,希望获得皇帝的重新启用。
官场文人变隐士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因为仕途不是那么顺畅,遇到奸臣陷害,或者不被皇帝喜欢,被贬官之后才会变隐士。进不能为国家效力,退就要完善自身,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治国平天下,那就修身,甚至连齐家都算不上。身心修养好了,会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和人生,以至于人生观发生很大的变化。官场从来都是是非之地,想要有所作为,简直难上加难,需要获得皇帝的认可,需要获得同僚的赞同,还要有权和有钱,不然根本办不成事。历史上变法的文人不在少数,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即便有的变法成功了,最初的精神也被权力系统改写,已经完全不是他自己倡导的思想和精神了,而是变成权力系统愚民的工具,也是加强统治阶级权力的工具。文人比较执着,学知识和文化就是要通过权力系统治理天下,甚至形成自己的思想之后,要靠权力系统来推行自己的思想,自成一家。孔子走的就是这条道路,只不过他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形势不合拍,没有获得诸侯的认可,也就不能被推广了。当很多国家都在争霸的时候,没有所谓的仁义,只有丛林法则的演绎,那么文人除了被权力系统使唤,就要看破这种世俗的东西,看破这种丛林法则,归隐林泉。
真正的文人远离政治,看不起御用文人,认为文人应该保持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不能被权力系统左右,也不能被钱财收买。民间的文人算是保留了自由之身,但很难借助权力系统推行自己的思想,能够进入权力系统的就要拼命进入,不能进入的就要退而求其次,著书立说,算是立德与立言。还有的文人根本没办法和权力系统搭上边界,就直接变成了隐士,似乎可以保留个人高级的情操,不会被官场浑浊的风气污染。但在革命时期,一些文人退守书斋,要著书立说,要赏花喝酒,与朋友聊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似乎可以保留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却忽略了外界的革命形势,即便异族入侵,他们也仍然退守到自己的书斋,整天读书写作,最终被异族利用。周作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被日本人利用,却甘之如饴,解放后被打成了汉奸。而他写的那些生活小品文,似乎充满了资产阶级情调,到现在又再次流行,似乎验证了现在社会的属性,也验证了很多人喜欢做隐士的心态。但周作人的隐士心态并不是那么纯粹,倘若真的纯粹,就应该像伯夷和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不去给日本人做汉奸,当然就会成为民族志士。可现实偏偏相反,变了隐士的文人往往容易被利用,也往往迫于强权的压迫或钱财的收买而干出违背初衷的事情。
文人不得已才走上了归隐的道路,很多文人没办法才去变成隐士,但变了隐士就应该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能轻易被胁迫和收买。倘若一边做隐士,一边汲汲于功名富贵,还容易被胁迫和出卖,那么这样的隐士就是假隐士,而不是像陶渊明那样真正的隐士了。
相关知识
遁世无闷的隐士,意味隽永的哲学
终南山第一隐士:隐居30余年,每天清水白菜,家人再见时已不敢认
书法隐士王老师祝您 牛年大吉!
夏日的树荫下 冰饮黄酒隐士与你共度金灿灿的时光
中国终南山隐士的真实生活,他们的修为到底有多高……
终南山隐士被迫陆续下山,原因是房租不断上涨,想隐居没钱
隐士黄酒日销20万瓶,国饮复兴
招隐士(最新译文)
他是终南山第一隐士,每日清水白菜,隐居30多年,家人早已认不出
齐一民《四个不朽》(二)隽文不朽(30)“桃色文人” 沈从文后半生的文字不朽
网址: 文人变隐士的道路 http://www.shhpp.com/newsview342288.html
推荐社会
- 1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8297
- 2包养百位嫩妹一夜9女,台湾富 6776
- 3猎艳?猎物!男子出国猎艳被间 4565
- 4这个打架子鼓的王安宇也太帅了 4405
- 5神仙选手!16岁全红婵已跳出 4028
- 6圆桌|从人和故事出发,谈谈推 3870
- 7读刘慈欣的《三体》:技术统治 3804
- 8真希望他们只是万千寻常人家中 3613
- 9导播:人都到齐了,来个大杂烩 3435
- 10孟子义李昀锐《奔跑吧》路透曝 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