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一部藏于“山水”的生存心史

一部藏于“山水”的生存心史

来源:生活好品牌 时间:2025年10月17日 06:28

易彦妮

《山水》路内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当“山水”这一深蕴古典基因的文化传统进入民国时期普通市民的日常之中,作为吴语方言里体察世情的一种表达,它们之间将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反应?在路内的最新长篇小说《山水》里,这位70后作家将目光追溯至民国时期的家族生活,借由孙辈“我”的叙事者视角,讲述了汽车司机路承宗与妻子周爱玲多年来彼此扶持的情谊,回顾了这对夫妇领养五个孩子的“传奇”故事背后的缘分际遇。在跨越半个世纪的时光旅程中,这个故事关乎爱情,关乎战争年代萍水相逢的情谊,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关乎葆有尊严的生命个体在历史长河里刻下的生存记忆辩证法。

“我”视角:

时光里铺展的家族史

故事开始于1978年的晚秋。那时,“我”的三叔路国权在插队的乡下田埂思考生死问题,“我”的四叔路国庆无证驾驶着一辆长途汽车开往袁塘镇见心爱的姑娘,紧随其后的是骑着摩托车一路追赶的祖父路承宗。多年以后重回故乡,“我”的祖父路承宗回想起在袁塘镇的年少往事,作为关键物象的汽车也随之亮相。经由这一富有戏剧感的情景,原本小说里稳固的时空关系得以拓展,一种奇异的流动感开始在字里行间生长起来。

在该书中,作家一边以叙事者“我”的视角,讲述路家儿女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热气腾腾的生活,一边如流水般进入时空深处回溯父辈的来处,以司机路承宗、女工周爱玲结婚以后的日常生活勾勒出彼时历史的轮廓。由此,在不同代际人群生命体验的交织碰撞中,以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逐渐进入江南城镇市民生活的汽车为线索,用非线性的方式讲述路家四代人的家族史。

汽车:

映照时代的生存符号

将视野放置在中国近现代场域的时空背景下会意识到,深具现代文明气质的汽车的出现,使得抵达万水千山的方式不再只有笨拙的双脚。从亨舍尔柴油车、朋驰卡车、黑色福特,再到美式卡车和苏式客车,故事的主人公路承宗在不同时期驾驶的这些车辆,恰恰映射出历史风云中的势力浮沉与博弈。起初,在现代都市里穿行的汽车,与当时的工厂、夜校、电影院、百货公司、自由恋爱风潮等一起构成了摩登都市的景观。当路承宗凭借驾驶汽车的技术在动荡时局里寻得谋生之法时,它既意味着一份可靠体面的工作,又讲究自我守持。当汽车这一物质载体进入民众的生活,它与权力、阶级、生命处境产生了亲密的情感纠葛。比如,路承宗的父母由于交通方式相继死去;再比如,身为司机的路承宗与纺织厂女工周爱玲在沪上战火中相遇;又比如,路承宗夫妇收养孩童的选择与汽车行驶轨迹有着密切关系。这里面既有惊心动魄的瞬间,又有平静欢乐的时光,还有不期而至的噩耗,这些场景搭建起动荡年代里人们如何与新兴的物质文化共同相处的记忆。

相较于因果、必然、象征之类的直观联想方式,作者更倾向于发掘历史记忆里蕴含的偶然瞬间。正如汽车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凶险,在看似天然的选择背后也有着种种因缘的聚合。因此,该书的写作追求无限靠近透明的美学质感,这样的质地背后暗含着波澜与纹理,经过时间的沉淀逐渐变得沉静、悠扬。作者意在探索的是这些偶然闪过的历史时刻何以激发起人性深处的良善之心,进而在毫无血缘关系的、不同代际的陌生人群之间,寻找到某种珍贵的情感纽带。如此说来,当汽车构成了个人史叙述中的核心意象,它以节制留白的方法勾勒出历史轮廓的筋骨,同时怀着幽微的情绪,重新拾起那些散落在宏阔历史叙述以外的生活颗粒。那些溢出的枝枝节节,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毛细血管”,正是文学的虚构力在重新想象历史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情感能量。

烟火群像:

岁月里的生命力量

如果说驾驶汽车带来了流动、绵延、生生不息的视野,那么操持日常家庭事务的劳动则构成了沉静的锚点。在小说里,这些叙事线索仿佛拧成一股线绳,一端连接着日常生活的附近,一端连接着充满未知历险的远方。正是在不断流转的生活中,在一种有着高度控制感的叙事节奏中,整部小说的情感张力由此生成,不同人物的魅力在这样的时空辗转状态中展开演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说里“我”的祖母周爱玲的形象,她冷静、有识见、精通民间医术,是路家的主心骨。这位年少时从中产家庭毅然“出走”的现代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自己的胆识与锋芒,亦在冷冽刚强的态度中葆有慈悲之心。例如在战事迫近的时刻决定领养第一个小孩,又如给处境窘迫的福山大班做一道铁板鱿鱼,这些行动里都蕴含着情义的重量。当然,在塑造了周爱玲这一人物形象外,这部小说还塑造了敢爱敢恨的赌场老板娘路承玉、在生活漩涡里越挫越勇的黄启宣、神秘而富有魄力的许先生等其他鲜活的人物群像。没有浓墨重彩的情绪渲染,没有大肆铺陈的句式,作者只是用笔记录下不同人物在各自情境下的选择与行动,以一种举重若轻的姿态写下他们的欢乐与泪水。

尽管这部长篇小说以“山水”为标题,但是坦率地说,小说里关于江南地区山川风景的描写并不多见,与之对应的则是诸如“看山水”“山不转水转”等词句所提示的洞察世情的眼光与心境。在所见与所思之间,如何理解“山水”这一标题所蕴含的丰富蕴意?或许,从某种视野来看,在这部小说里,路家儿女的纷繁人生阅历映照出的是踏实生活的人们内心世界的生命与力量。

于是,在小说结尾处我们看到,在一个果实成熟的季节里,当路家人因为路国庆弄丢熊猫这件事聚在一起想办法筹钱时,当宿醉的路国庆在荒山野岭中醒来,在大自然里突然生发出一种奇妙的感受时,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路家兄弟的情谊与山川风景之间的线索重新汇聚在一起,人生就在这样山重水复的蜿蜒前行中打开了新的可能性——在失落、不得志,甚至荒诞的生活处境里重新升起新的希冀。这是人在朴素的自然风光里的生存心史,它使人重新理解山高水长,理解四季流转,理解生活本身。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相关知识

一部剧的精华往往藏于某个瞬间,而我竟因一段精彩片段沉醉其中…
沈阳故宫以院藏青绿山水绘画文物展现中国“绿水青山”
捷映 | 寄情于山水之间,寄山水于短视频中
一部“良史”的三重版面:《梁书》的编撰、点校与修订
汪新的生命历程宛如一部铁路变迁史
刘建伟:胸中藏丘壑 执笔写山水
书单丨大象与国王:一部环境史
美术史学者、国博原副馆长陈履生去世
山水有琴音
在绘画史与考古学中寻找“山水”

网址: 一部藏于“山水”的生存心史 http://www.shhpp.com/newsview351330.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

推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