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动物伪装不完美也能吓退天敌?
食蚜蝇会模仿黄黑相间的胡蜂。图片由AI生成
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并不具备尖锐的防御武器,却依然能吓退天敌——它们靠的是“伪装”。比如一些无害的食蚜蝇,会模仿黄黑相间的胡蜂,让捕食者误以为它们也“不好惹”。这种现象被称为“贝氏拟态”,也就是“弱者装强”的生存策略。
但奇怪的是,并不是所有模仿都那么逼真——有的食蚜蝇看起来和胡蜂几乎一模一样,而有些则只是“沾点边”,颜色对了、形状不对,或者体型差了一大截。这就让人疑惑了:既然模仿得越像,就越能吓退敌人,那为什么这些“不像”的拟态还没被淘汰呢?
《自然》杂志上一项最新研究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原来并不是所有捕食者都那么“挑剔”。
由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团队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一系列昆虫模型,包括真正的胡蜂、各种不同程度模仿胡蜂的食蚜蝇,还有完全不相关的普通苍蝇。然后把这些小家伙放在野外,观察捕食者的反应。
结果发现,鸟类这个主要的捕食者群体非常“眼尖”。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哪些是真胡蜂、哪些是假货,还特别擅长识别那些模仿得不够像的“冒牌货”。当面对这些3D打印的猎物时,鸟儿们大多选择避开真正有毒的胡蜂模型,而更愿意尝试那些拟态不完美的“假货”。
有趣的是,无脊椎动物捕食者,比如蟹蛛、跳蛛和螳螂,就没那么精明了。它们似乎分不清谁是真的危险分子,谁是“纸老虎”。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某些拟态长得不太像胡蜂,在面对这些不太讲究的捕食者时,依然能起到保护作用。
换句话说,“不像”不一定吃亏。如果它们能让一部分捕食者上当,就足够活下去并传宗接代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自然界中,我们会看到如此多样的拟态形态——从完美复刻到似像非像,每一种都有它的生存空间。
科学家还测试了“多面手”式拟态的想法,也就是试图同时模仿多种有毒生物。不过实验结果显示,这种“广撒网”策略并没有带来额外的好处。也就是说,与其费劲地模仿多个对象,不如专攻一种,骗住关键的捕食者更有效。
这项研究不仅揭开了拟态演化中的一个谜团,也让我们意识到:在大自然的舞台上,生存的关键不是完美,而是够用。
哪怕只是披上一件“吓人”的外衣,只要能在关键时刻躲过一劫,就已经足够成功了。
(责编:张恬恬、孙娜)作者:记者 张梦然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相关知识
要“能”不完美
就算你有再多的伪装,我也能一眼识破,这难道不是一种深情的告白吗?
长公主,你为何如此对待动物呢?
婆婆和儿媳妇真是天敌,互相讨厌
确实有些舞蹈天赋,换首音乐也能完美契合
《新三国演义》第7集 吕布初战,吓退十八路诸侯
士兵欺负女俘虏,宁死不屈,不料俘虏亮出身份吓退众人
老狐狸周知非仅在李先生面前能卸下伪装,尽情释放情绪与撒娇
假如你能听懂动物说话会发生什么?
约翰·伯格:当我们观看动物时,我们在看什么?|《伟大的思想》(第一辑)之《为何观看动物》
网址: 为何动物伪装不完美也能吓退天敌? http://www.shhpp.com/zhidaoview1331.html
推荐生活
- 1媚俗成了我们日常的美学与道德 273
- 2爱在日常,才不寻常 173
- 3陈若仪分享趣味日常 Kimi 147
- 4海军上校回家探亲,去邻居家取 143
- 5成功者的26个日常习惯,第1 141
- 6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常说:“你 140
- 7日常使用紫砂是老壶好还是新壶 140
- 8陆桐说茶:简单易懂选茶窍门, 134
- 9青春欢乐日常 133
- 10霍启刚郭晶晶带孩子听音乐会,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