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装市场里的消费启示(大家谈)
随着各地陆续降温,冬季服饰销售火热。对于冬装这个“过冬搭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前不久,我们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发起征稿,邀请读者结合自身经历谈消费之变。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与大家分享3位作者的思考。
——编 者
让产品更“懂我”
段童欣
寒风渐起,陪父母去商场挑冬季外套。父亲果断选了件黑色冲锋衣,理由是“上街买菜能穿,爬山也能穿,下雨也不怕”。而母亲则青睐羽绒服,“充绒足还显瘦”。对冬装不同的选择,印证一个共同的道理:产品更“懂我”,才能激发消费意愿。
曾听家里的长辈回忆,以前冬装选择不多,保暖、合身就行。如今,人群不同,场景多样,需求多元。有人在城市通勤,穿衣追求轻便;有人日常出行时,喜欢身着休闲时尚款式;有人周末出游,希望冬装好看、出片。谁能读懂消费者的需求,并转化为产品功能,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
当然,“懂我”从来不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恰恰相反,它应是建立在品质基础上的功能创新。那些看上去功能花里胡哨,实则品质不过关的产品,或许能在市场上博得一时关注,但最终很可能会因口碑不佳而被市场淘汰。冬装的发展变迁,本质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当产品“懂我”、品质过硬,消费者的需求就能得到更好满足,消费活力就会不断涌动。
细分领域辟赛道
蒋志云
过去,冬季添衣的首要目的是御寒,一件厚实的羽绒服或棉袄便足以满足过冬需求。而现在,市场上可选择的种类越来越多、款式日益多样。冬衣在御寒之外,又多了悦己的功能。这是消费持续升级的体现,也是供给不断创新的缩影。
可供挑选的品类多,不仅源于市场供给的充足,更在于领域的细分。“户外热”带火新穿搭,“国潮风”引领新时尚,“科技感”重塑新体验……从保暖到舒适,从风格多样到场景适配,在垂直细分领域,持续丰富的市场供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助力生活提质升级。这也带来启示:在那些曾经看似饱和的市场,通过深耕细分领域,同样能开拓新的市场增长点,闯出新的发展赛道。
不仅是冬装,许多传统产业都可以通过创新发展,在细分领域提高附加值。消费市场足够广阔,关键就看企业能否以优质供给激活潜在需求。在“一米宽”的领域掘至“万米深”,让产品迭代升级引领用户体验升级,这是企业赢得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瞄准“质价比”下功夫
曾宇昕
与年轻同事聊起选购冬衣的心得。有人说,“新买的产品内胆能拆,春秋也能穿”;有的表示,“品牌眼花缭乱,品质更重要”;有的则认为,“价格合适,自己喜欢,才是硬道理”。总结而言,“质价比”是关键。
今天的年轻人,不仅追求个性化,也追求“质价比”。就像有的羽绒服之所以能打动年轻人,靠的不是花哨的广告,而是用在实处的功夫:面料升级解决钻绒烦恼,可拆卸设计适配多场景穿搭,国潮元素贴合审美需求。不追高价,但求品质;不只看品牌,更注重实用。年轻消费者心态日益成熟,消费更加理性。
这对产品供给提出了新要求,也为企业拓展市场空间提供了机遇。研发上多攻克一个技术难题,设计上多考虑一种使用场景,服务上多解决一个售后顾虑,这些努力是积累口碑、赢得认可、打开消费新蓝海的必然要求。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5日 05 版)
(责编:邢郑、孙娜)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相关知识
消费新亮点折射中国大市场(今日谈)
让消费扶贫行稳致远(市场漫步)
集聚消费,引领消费
在消费季里好好体验一把“壕”生活
消费新亮点折射中国大市场
“木头姐”谈DeepSeek启示:AI领域成功并不需要那么多钱,加速了成本崩溃
市场观潮:咖啡店火热,开拓新消费场景值得思索
消费“女子力”进阶 谁能抢占10万亿市场?
生活中的困难需要用爱来化解,希望江宏斌的故事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五一”演出市场精彩不断 观演消费持续增长
网址: 冬装市场里的消费启示(大家谈) http://www.shhpp.com/zhidaoview1560.html
推荐生活
- 1媚俗成了我们日常的美学与道德 274
- 2爱在日常,才不寻常 176
- 3陈若仪分享趣味日常 Kimi 149
- 4海军上校回家探亲,去邻居家取 143
- 5成功者的26个日常习惯,第1 142
- 6日常使用紫砂是老壶好还是新壶 141
- 7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常说:“你 140
- 8陆桐说茶:简单易懂选茶窍门, 134
- 9《日常幻想指南》定档9.19 133
- 10霍启刚郭晶晶带孩子听音乐会, 133
